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美國的拼車文化(環球走筆)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2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初到美國做記者時,曾有國內媒體約寫美國人拼車的文章。當時第一反應是,美國這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度”,多數家庭人均一輛車,人們哪需要拼車?待了一段時間就發現,美國人的拼車文化歷史不短,大多數州及地方政府都鼓勵民眾拼車。

  美國的交通圖標中有一個菱形標。在一些高速路入口處的標誌牌上,可見這一標誌及“HOV”字樣,HOV為英文High Occupancy Vehicle的首字母縮寫,為“多人乘坐車輛”之意。標誌牌上同時有週一至週五、時間段以及2人或3人以上的信息,表明在5個工作日的HOV時間內,只有車內人數達到一定數量的車輛才被允許進入這一俗稱“拼車道”的快行道。

  HOV時間都是上下班高峰期,同一條路的不同方向,HOV時間不同。進城方向為早晨,出城方向則在下午4點半到6點半間。違者要收到比一般交通違規重得多的罰單,有的州縣罰金可達上千美元。

  美國的拼車文化最早始於上世紀40年代,二戰前後,原油及橡膠的短缺限制了個人車輛的使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讓美國汽油價格大幅上漲,為節約用車成本,許多大公司給僱員提供集體拼車服務。統計數字顯示,當時幾乎1/4的美國人上下班都要拼車。在有些州,拼車族能佔到全部駕車人的一半之多。

  這一現象讓市政交通管理者受到啟發,認為拼車是提高道路使用率、減緩交通擁堵的妙招,拼車道應運而生。絕大多數拼車人為住在遠郊的有車族,他們往往相約在某一地點碰面,然後拼車。為了鼓勵拼車,許多地方還建有拼車停車場,價格優惠。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為美國拼車文化的黃金年代。然而,讓市政交通管理者始料不及的是,美國社會和經濟發生的深刻變化讓這一黃金時代猶如曇花一現。由於人們居住、工作變得越來越分散,眾多女性走入職場,家庭收入增加,家庭人均一輛車情況司空見慣等原因,拼車動力消失,拼車文化走了下坡路。根據美國官方的數據,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人口增加了1/3,私人汽車擁有量增加了60%,拼車人則減少了一半。高峰時期,不時可見一道特別的“風景”:4車道的高速公路上,其中3條普通道車流爬行,拼車道則暢通無阻。

  因為交通堵塞,一些人上下班單程要開車兩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有些人還是選擇拼車利用快車道。互不相識的人們通過社交網絡、拼車網等,結成拼車夥伴;有些人則在社區設立的拼車點報出自己的目的地,尋找同路人。這種陌生人之間的拼車,建立在美國社會的一種相互信任的基礎上。

  拼車人數量下降的趨勢雖然讓市政交通管理人員感到沮喪,但他們相信拼車仍有未來。在社交網絡流行的今天,人們更容易找到拼車夥伴。環保意識的提高也有助於這一文化重新流行。許多人認為,美國拼車文化要重現黃金時代,政府可能要設計更多有效的刺激措施。

熱詞:

  • 美國汽油
  • 走筆
  • 文化歷史
  • hov
  • 美國官方
  • 市政交通
  • 社交網絡
  • 首字母縮寫
  • 車情況
  • 有車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