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萊州:三峽移民的“北國之春”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2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六個古色古香的壇子裏,裝滿了三峽移民黃永祥、周翠蘭夫婦的年貨。那是酸菜,是他們追憶三千里外重慶老家的特色年貨。角落的冰櫃裏,裝滿了鲅魚、扇貝丁、對蝦和許多“連名字都叫不上的海鮮”,那些是萊州當地的特産,代表他們已在萊州這座濱海小城生活了十年。

  1月21日,南北不同風味的年貨同時出現在三峽移民黃永祥夫婦的餐桌上,他們將在萊州度過又一個“北國之春”。

  “過春節我們都要吃元宵。你們吃餃子,跟我們不同。”58歲的周翠蘭攪著曬在門前的元宵面對記者説。根據重慶風俗,正月初一、初九和十五吃元宵,不吃餃子。不過,這將是他們在萊州度過的第十一個春節。十年來,他們的生活南北交融,包括風俗習慣,“都攪在一起了”。現在的春節,夫婦倆既吃元宵,也吃餃子,並不會“刻意排斥北方的習俗”。黃永祥告訴記者,剛到萊州時,他們對海鮮很排斥,“聞到海鮮的腥味就想吐”,但十年的南北融合,他們已經適應並喜歡上了海鮮,“尤其喜歡扇貝丁,特鮮,重慶老家吃不到的”。

  黃永祥、周翠蘭夫婦今年都是58歲,原籍重慶市忠縣忠州鎮鄭公村。2001年8月14日,他們與同村的其他兩個家庭移民萊州,落戶在萊州市金城鎮大西莊村。與他們夫婦一起移民的,還有他們的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女兒、兒子都結婚了,對象都是萊州本地人。”提起孩子,黃永祥有些得意。他的女婿在新城金礦上班,一個月5000多元,與女兒在萊州城區買了房子,生活小康,“女兒不上班,在家開網店。女婿工資高,養家不難。”相對於女兒,更讓老兩口感到驕傲的是兒子。他們的兒子是煙臺的三峽移民中第一個入伍的,目前是武警某部三級士官,多次立功受獎。“兒子在部隊,春節回不來了。但女兒、女婿肯定要來。春節嘛,就是要團圓。”

  “現在一切都好,比在重慶老家還好。新春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女能回家看看,陪陪我們。”周翠蘭微笑著對記者説。移民萊州後,他們分到了8畝地,全由老兩口種,“都是傳統作物,小麥和玉米。”在重慶老家,他們只有2畝半地。移民後分到這麼多地,曾讓老兩口“開心得幾天睡不著覺”。除了種田,黃永祥夫婦倆還養牛、養鴨。“最多時養過8頭牛。”黃永祥説。現在他們還養著3頭牛,5隻鴨子,“牛是養大後賣的,鴨子養著下蛋,自己吃。”看得出,黃永祥夫婦倆的日子過得十分滋潤,“年均純收入差不多到2萬”,收入水平遠超過移民前。

  “生活很富裕,什麼都不缺。”黃永祥開心地説。就在這時,兩名村幹部抬著一袋大米走進來。“這是村裏為他們準備的年貨,20斤大米。”大西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紹禹告訴記者,考慮到三峽移民的生活習慣,他們每年春節前都會為移民送大米,“普通村民10斤,三峽移民20斤”。王紹禹説。

熱詞:

  • 黃永祥
  • 三峽移民
  • 北國
  • 吃元宵
  • 海鮮
  • 扇貝丁
  • 西莊村
  • 三級士官
  • 種田
  • 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