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浴鍋”你聽説過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京龍虎網-金陵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村人家大多都有灶頭,支上兩口鍋,滿足全家人的口欲:煮飯、炒菜都在鍋裏。然而,“浴鍋”你聽説過嗎?一口大鍋、燒開了水,專門用來洗澡,這可是蘇南農村的特色!近日,記者在常州武南地區發現,這裡現在還有不少戶人家保留著“浴鍋”。

  當年:十幾個人洗一鍋水

  武進雪堰鎮雅圩村的十幾戶人家都有浴鍋。村民蔣國元剛洗完澡,從鍋裏爬出來之後,他神清氣爽。

  “從我爺爺那一代起,我們家就用浴鍋了。”他口中的浴鍋就是灶頭上砌的鐵鍋,一間約5平米的淋浴間,放一口大鍋,拉門關上就算個洗澡間,灶下可添柴火。但浴鍋要比普通家用鍋大不少,鍋口直徑約1.5米,深近1米。“冬天在這裡面洗澡特別舒服,水涼了只要喊一聲,讓家人幫著添點柴,燒兩下,就又熱了。”村民蔣新偉回憶道,40年前,村上十幾戶人家只有4個浴鍋,要洗澡時,就帶上點稻草,等著排隊洗澡,“水燒好了都是男的先洗,然後女的再洗,有時候一鍋水要洗十幾個人呢!”

  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者范炎培告訴記者,按習俗,洗澡都是“先男後女、先幼後長”的順序,老人通常最後洗,這一説法得到了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民俗專家余忠良的贊同,“以前老人認為洗過的渾水都是精華,能治關節痛,對身體好。”

  如今:有太陽能也不忘老鍋

  記者在雅圩村走訪了一圈,發現幾乎每戶人家都還保留著浴鍋,村民的住宅是兩層高的小樓,樓上裝修新潮,淋浴間、太陽能、浴缸應有盡有;樓下卻還保留著古老的灶臺、浴鍋,“蓋新房的時候,猶豫了幾次,本打算把浴鍋拆掉的,但後來還是留了下來。”37歲的蔣曉平對那段在鍋裏洗澡的日子記憶猶新,“燒一鍋水泡在裏面,渾身舒坦。”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雅圩村每戶人家都裝上了太陽能,“天氣好的時候、站著衝個熱水澡,比燒水方便多了。”然而村上的中老年人只有夏天才用太陽能,“冬天天冷,站著衝澡既累也不舒服,坐在浴鍋裏泡熱澡,多愜意!”村民蔣葉全家中換了3隻大鍋,“第一隻鍋只要7塊錢,現在用的4年前換的,花了一百多塊。”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雅圩村人對浴鍋有著濃烈感情,“以前在田裏幹完活,帶著麥秸稈,就到別人家洗澡去了。現在到了冬天,我們老兩口還是喜歡用浴鍋。”蔣葉全説。

  鍋裏有“烏龜板”不怕燙

  范炎培出生在常州,上世紀60年代初,他第一次見到浴鍋,“那時候我看見同學坐在鍋裏洗澡的時候,根本不覺得愜意。”

  當年下鄉體驗農村生活的他們受到老鄉熱情接待,其中一項就是洗浴鍋,看著同學悠閒自得地坐在鍋裏洗浴,范炎培感受到的是“恐懼”,“那是種赴湯蹈火的感覺,就好像要下油鍋一樣,人坐在鍋裏,下面還有人在不停地添柴火,最後我就只敢坐在鍋邊,用毛巾蘸著熱水擦身子。”

  坐在鍋裏一邊洗澡一邊加熱不怕燙嗎?抱著這樣的疑問,記者問了雅圩村的村民蔣曉平,“不燙啊!水都是燒開了之後,再摻點涼水進去,到了適宜的溫度之後,下鍋之前,在鍋底放塊厚木板,人就坐在木板上。”村民們告訴記者,鍋底受熱的部分只有一小塊,其他地方都用磚頭砌起來了,並不會過燙。常州民俗專家余忠良説那塊木板有個形象名字叫烏龜板。

熱詞:

  • 圩村
  • 太陽能
  • 浴鍋
  • 村民
  • 烏龜板
  • 淋浴間
  • 民俗專家
  • 同學
  • 麥秸稈
  • 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