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物市場“買假自負”實乃不得已 呼喚制度創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1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文物收藏市場近年來經歷了爆發性增長,眾多珍貴文物不斷拍出天價,為全球藏界側目。這個興盛市場的規則,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卻源於“無法進行法定保真,只能買假自負”的陳規舊制,使得假貨、倣貨等氾濫卻不受法律制裁,做舊做倣做偽成了一門堂而皇之的職業。

  文物與藝術品的收藏,除了市場功能,更多的還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明和文化積澱,如只以法律或制度來約束,一方面是相關法律的不健全與缺失,一方面是相關管理的不完善與不作為,這個市場假貨的氾濫程度,已經發展到引進高科技“洋抹布”造假等現代科技手段,造假已經成為這個市場鏈條中除了盜掘文物等又一個完整的産業鏈條。用所謂假玉衣,靠著幾個鑒定家一紙證書,騙出幾億貸款,造假人是否又應承擔法律責任受到制裁?在構建和諧,推崇誠信的今天,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褻瀆與歪曲,是否要受到相應約束?

  民間收藏的熱情高漲,推動了所謂“鑒寶”類活動的興起,電視節目以主持人一個“去偽存真”的口號和一把錘子頭,是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類如所謂做舊這個行當,成為不用付出任何法律成本與道德約束,人人可參與的行業時,對社會的危害、對市場的健康發展,對我們本民族文化傳承,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豈是能一錘了之?

  我們為什麼要“去偽存真”,就是因為文物與藝術品的收藏,不僅是相關的買賣和市場,更是對我們本民族文化結晶的尊重、了解和熱愛,除了所謂“淘寶”一夜暴富的個案,更多的藏家和愛好者,是把收藏作為熱愛和生活的情趣,而眾多的藏家中,又有幾個能沒收到或入手幾件假貨?説鑒定難,偽造與鑒定哪個更難?造假者之所以前赴後繼,花樣翻新,市場假貨充斥,甚至屢屢在大型拍賣會得手,又或拍賣公司知假賣假,就是造假、賣假的風險與成本太低,相比較其收益幾乎為零。

  自古以來,關於文物、藝術品的作偽、鑒定與保護,就是收藏界的不變命題。作為藏界舊制的“買假自負”是科技不夠發達,沒有所謂市場監管的情況下的不得已之制。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文物鑒定學已經可以充分引入高科技手段,在不影響和破壞文物本身的情況下進行真偽鑒別。文物收藏市場亟待建立健全科學、權威的鑒定機構,有效管理、誠信服務的市場規則,對假貨人人喊打的市場氛圍。文明與文化,只能建立在對自己本民族文化傳統的敬畏,建立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才能健康發展。

熱詞:

  • 文物收藏
  • 構建和諧
  • 文物鑒定
  • 文物市場
  • 市場功能
  • 制度創新
  • 鑒寶
  • 淘寶
  • 去偽存真
  • 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