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對美術館産生懷疑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13: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二十年前的中國,是不大可能有“懷疑美術館”這個話題的,這倒不是因為它的強,而是因為它的弱。那時候美術館極少,少量的美術館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應景上,它給人的感覺總是在慶祝什麼,紀念什麼。

  那時候,藝術媒體是當代藝術的重要推手,誰更早一天看到新的報刊和新引進的書籍,誰就更有發言權,誰就能迅速佔據思想的制高點。

  2000年以後,一旦真正進入到媒體時代,信息的獲取不再困難,美術館成了藝術的聚焦點,人們都説,現在進入到了美術館的時代。

  這是為什麼呢?

  畫家越來越獨立,人數越來越多,個人展覽的要求變得十分強烈,人們發現,能夠提供給藝術家的展示空間十分稀缺,這種“剛性需求”彰顯了美術館的重要,也刺激了它的發展;

  大眾文化的興起,藝術的平權思想開始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公眾需要參與藝術的機會,而美術館給了觀眾與藝術品以面對面交流的可能;

  隨著體制接納當代藝術,美術館開始成為先鋒藝術的首發地,展示內容的豐富和多元,極大地增強了美術館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立美術館定性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由於雄厚的國家背景,使美術館旱澇保收,開始摘掉過去貧困的帽子……

  這幾年來,中國的“美術館熱”有目共睹,十多年前,許多大城市,甚至許多省份都找不出一家美術館,現在,各個城市、各級政府都在熱衷於新建美術館或者將老的工廠、倉庫改建為美術館。不僅官辦美術館越來越多,民營美術館也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成批地涌現。當美術館成為藝術發展熱點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樂觀地認為,美術館越多,就等於文化的益善呢?

  美國杜克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了美術史學家大衛卡裏爾的《博物館懷疑論——公共美術館的藝術展覽史》。這位大衛卡裏爾與眾不同,他習慣在人們理所當然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在人們認為完整無瑕的思想板塊中發現縫隙。他沒有為炙手可熱的美術館唱讚歌,而是通過回顧美術館的歷史,對它的當代意義提出了質疑。

  在大衛卡裏爾看來,美術館裏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藝術,它還不是真正的公共領域,不是鼓勵真正辯論的地方,也不是活的藝術正在發生的地方;同時,藝術藏品也因為一旦進入了美術館就失去了它和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的整體聯絡,成為一個孤立的欣賞品。看起來,美術館的藏品似乎得到了保護,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一些文明的碎片而已,人們以為觀眾在此時此地能夠通過藏品回溯到過去的時光,事實上,美術館藏品的不可觸摸,使這種想象中的時間之旅成為不可能,這就意味著美術館可能是藝術品的墳墓。

  大衛的這些説法,可能對西方世界的針對性更強些,但對今天一片凱歌的中國美術館建設,也不無警示作用。例如,現在許多美術館都搶著收藏,但是大多只是滿足佔有心理,這些藏品一旦入庫,常常就等於進入墳墓,不知道幾十年裏有沒有一次見光的機會?還有,在公眾參與、藏品研究方面,做得好的極少。所以,大衛説,美術館只有學會以全新的方式進行轉型和調整才會有未來。這種全新的方式只能是走出藩籬,走向公眾,走向生活。

熱詞:

  • 美術館
  • 剛性需求
  • 藏品
  • 美國杜克大學
  • 當代藝術
  • 首發
  • 藝術發展
  • 藝術展覽
  • 2006年
  • 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