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連小故事:特殊的補鞋箱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1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連有個補鞋箱。特殊在:構造特別,歷史悠長。

  這只補鞋箱給人看了馬上就會産生這樣一個概念:木匠盛工具的什物。長約74厘米,寬約24厘米,高約50厘米。笨重呆板,銹跡斑斑,有幾處明顯的經由歲月的磕碰,略顯凹凸不平,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喚不起人的美感來。打開箱子,帷幕徐開。顯現在面前的什物,使以前種種猜測被這是只盛補鞋機的箱子所替代。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架街上最常見的那種手搖式修鞋機。擦拭錚亮,涂在上面的保護油,反射的金屬使人産生一種滑膩感。你還會發現這箱內僅有的空間被分成了三部分。左邊長約半尺許,有三層抽屜,依次從上到下拉開,上兩層分別盛刀子、錐子、線、鞋眼等一些修鞋工具;最底下一層是修鞋機用的螺絲刀、鉗子及簡單的配件。右邊亦是相同的一個被分為三層的立方體空間,只是長有尺許比左邊大了一倍。第一層抽屜盛的是修鞋材料,從舊鞋上撕下來的鞋幫、黃皮子等,其餘兩層是從人力車外胎上剪下來釘鞋底的材料和色彩斑斕、薄厚不等、質地不同的各種皮子,顯然這個是專盛料的。我拿出一塊已被剪成半月形褐紅色皮子問修鞋員小張:“你們也用這種皮子嗎?”原來這些是他們利用節假日上街義務做好事時給地方人用的。這不由得使人暗暗敬佩。再順著箱往上看,會發現箱蓋裏側貼著一張同箱蓋面積同等的紙,上面用蠅頭小楷工整的書寫:“此箱是1963年10月連裏為響應毛主席的‘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在全連開展艱苦樸素、厲行節約活動時修的,幾經歷史風霜,多次修理,添置工具,遂至今天。它是本連的傳家寶之一。代代相傳,直至永遠。”

  字跡灑脫,排列均勻。再往下分三列書寫:“第一代傳人:宋中山(1963年入伍),第二代傳人:嚴金榮(1964年入伍)……直到第十七代傳人張小兵(1990年入伍)。”這就是補鞋箱歷史。三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可對於一個補鞋箱就不那麼尋常了。

  補鞋箱在換代交接時有一定的程序和規定。補鞋員必須是黨員、骨幹,能擔得起這個重任的人來擔任。上一代補鞋員快要退伍時,提前半年物色人選進行技術傳授和培訓。交接時一般是在老兵退伍期間和理髮箱一塊交接的。由補鞋員簡述在任期間補了多少雙鞋,為大家服務的感想等。爾後,指導員對他作出評價,把他的名字用毛筆寫在第幾代傳人的後面。(在任期間任務完成不好的,便沒有留名這個榮耀)給下一代修鞋員交接工具時,全連高唱《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

  許多補鞋用的材料和工具都沒花一分錢,線是從撿來的破漁網上拆的,或從施工後的水泥袋上拆的;皮子主要是破籃球、排球,或到附近廠礦幹活時撿來的;補鞋工具箱刀、錐子、鏟都是用汽車上鋼板打出來的……。這些聽起來好似奇跡但確是事實的故事,不由得使人對這只其貌不揚的補鞋箱肅然起敬。

熱詞:

  • 黃皮子
  • 傳人
  • 學習雷鋒好榜樣
  • 修鞋機
  • 鞋用
  • 錐子
  • 1990年
  • 黨員
  • 小故事
  •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