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清彩繪本《北京民間生活百圖》(善本掌故)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0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右文字曰:此中國賣春聯之圖也。此係能寫大字之人,年底無事,用桌一張,備下紙筆墨硯,沿街挂攤,書寫對聯賣之。

  風俗畫以圖畫的方式形象地記錄民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風俗畫的起源較早,漢代的畫像磚中就已有類似的反映。及至宋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風俗畫漸趨繁榮,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其代表。元明清時期風俗畫繼續發展。晚清之時,以《點石齋畫報》為代表的畫報、連環畫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風俗畫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國家圖書館館藏一部清彩繪本《北京民間生活百圖》,反映了晚清時期北京的民間生活風俗,頗為珍貴。

  是書著者未詳,或疑出自民間藝人之手,審其內容,當作于晚清。全書一冊,共100頁,每頁反映一個生活風俗,計100個,起“剃頭之圖”,訖“磨刀剪之圖”。每頁圖文並茂,形象再現了老北京的民間生活風俗。圖像採用中國傳統繪畫技法,敷以彩色,線條簡潔,動作逼真,人物刻畫細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圖像旁配二三行不等的文字予以解釋説明,寥寥數語,要而不繁。如“剃頭之圖”的解釋文字是:“此中國剃頭之圖。其人挑擔遊于街市之間,手執喚頭串走衚同,每到大街,將挑放地,等來往之人刮臉、打辮子、剃頭,方便之至”,又如“放風箏之圖”的文字是:“此中國放風箏之圖也。每到春季,無事之人用竹披子做成蝴蝶或各樣飛禽不等,上係線一條,望空放起,人仰面視之,以吸空氣,所謂衛生也”。

  透過此書,我們可以了解晚清時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況:飲食方面有“賣茶湯”、“賣鴨蛋”、“擺西瓜攤子”、“賣豆腐腦”、“賣大碗茶”等,曲藝方面有“唱大鼓書”、“打太平鼓”等,遊藝方面有“賣蟈蟈”、“打蛋雀”、“耍叉”、“鑽火圈”、“下象棋”等。該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是當時京城民間風俗的精彩寫照。然而時過境遷,這100個生活風俗能夠延續下來的寥寥無幾,“看西湖景”、“賣皮鞭子”、“打太平鼓”、“賣琉璃喇叭”、“耍火流星”等都已成為歷史,“抖空竹”、“吹糖人”、“烙煎餅”等與現在也多有出入。

  近年來,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非常重視,傳統的民間風俗也納入保護範圍之內。然而許多風俗在實際生活中已經難覓蹤跡了,只能到文獻中去找尋。《北京民間生活百圖》在展現百幅民間生活風俗圖畫時,不僅有文字説明,而且通過圖像形象描述了每一個風俗所涉及的工具以及具體做法等,對於我們後人了解甚至再現當時的風俗,提供了活靈活現的標本,因而不僅具有藝術價值,而且還具有研究資料價值。

  著者編繪此類文獻的目的,往往是用來售賣給來京外國人,便於他們了解當地生活風俗。所以國內所藏並不多,國家圖書館也僅收藏有一部,因而頗可寶之。

熱詞:

  • 生活風俗
  • 彩繪本
  • 風俗畫
  • 民間風俗
  • 掌故
  • 民間藝人
  • 北京民間生活百圖
  • 善本
  • 吹糖人
  • 打太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