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三定栽培”讓水稻增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2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黃哲雯)目前,湖南農業大學的鄒應斌教授等提出了一種新的水稻栽培管理技術“三定栽培”,即超級雜交稻因地定産、依産定苗、測苗定氮的栽培技術,已連續兩年被列為農業部水稻生産主推技術,在我國南方雜交水稻生産中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研究水稻的養分吸收、利用規律,對肥料的合理運籌、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前人在水稻養分管理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營養診斷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控氮增磷鉀、精確定量施肥及引進國際水稻研究所的實時實地氮肥管理技術等,但有關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養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較少,尤其是雙季超級稻特性研究更為缺乏。

  “三定栽培”技術由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通過連續10年時間在湖南桂東、常德等9個不同生態地點進行多點聯合試驗研究,在醴陵、湘陰等26個縣進行高産栽培示範,提出了超級雜交稻因地定産、依産定苗、測苗定氮(三定)栽培技術及其形態生理指標,該技術于2009年3月在長沙通過了以袁隆平院士為專家組長的技術成果鑒定。

  為了探討“三定”栽培技術在雙季超級稻生産中的應用效果和理論意義,鄒應斌教授于2008年~2010年在湖南長沙和瀏陽進行了雙季超級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較田間定位試驗研究,結果證明超級稻能夠實現高産與氮肥高效利用相協調,“三定”栽培比傳統栽培早稻和晚稻分別增産11.68%和7.41%,氮肥吸收利用率和農學利用率分別提高88.92%和46.67%;還證明了超級稻後期營養生理優勢能夠轉化為産量優勢,“三定”栽培抽穗後植株養分吸收能力強,有利於改善植株後期營養,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增加籽粒産量。該研究既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了超級雜交稻“三定”栽培的科學意義,又提供了氮肥測苗定量施用的科學依據。

  作者:黃哲雯

熱詞:

  • 三定
  • 不同栽培方式
  • 營養生理
  • 測土配方施肥
  • 水稻生産
  • 水稻栽培
  • 水稻增産
  • 水稻研究所
  • 肥料利用率
  • 超級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