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日報批中國體育金牌崇拜:異化為政績工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1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歷史的指針定格在2012,世界體壇的目光匯聚於倫敦,四年一度的奧運“大考”如期而至。

  與以往相比,此次赴考的中國軍團將面對更多議論與更大挑戰。畢竟,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我們締造過一張“無與倫比”的成績單,51枚金牌、100枚獎牌、首次躍居金牌榜第一……這些曾印證榮耀的數字,而今卻在壓迫中國體育的敏感神經。

  我們究竟能拿多少金牌這是中國體育出征世界大賽始終無法回避的問題。在許多人的慣性思維裏,似乎只有量化的數字才能衡量事業發展的成敗,只有上揚的指標才能彰顯中國體育的價值。對於金牌的盲目崇拜與刻板追求,在蒙蔽體育本真的同時,也成為懸在中國體育可持續發展路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體育界對自身發展模式急功近利並非沒有覺察。曾有業內人士直言,今日衡量中國競技體育的水平應是多元化國際化的,切不可以金牌數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在全社會範圍內,對體育作用與功效的認識也在逐漸形成共識:對當代中國而言,依靠金牌提振民族自信的時代早已遠去,體育理應擔綱與國力相匹配的角色和使命。站在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十字路口,如何破除數字崇拜,亟待中國體育破題。

  數字背後失去了什麼?

  傳統優勢項目持續堅挺,與基礎大項不見起色、三大球日漸低迷、弱勢項目積重難返形成鮮明反差

  對於中國軍團出征倫敦奧運會的前景,目前媒體傳遞的聲音均是“不容樂觀”。在實現連續4屆奧運會金牌數、獎牌數持續增長之後,發揮已近極致的中國體育似乎再難找到新的發力點。

  毋庸置疑,這些年高舉舉國體制的大旗,中國體育確實交出了一張數字可觀的成績單。從1984年的洛杉磯到2008年的北京,中國體育健兒總共拿到163枚奧運金牌,在冬季奧運會上也有9枚金牌入賬,至於其他國際大賽的金牌,更是數不勝數。

  然而,金牌數量的快速增長,卻無法掩蓋項目結構失衡、生産方式單一、金牌成色不足的現實。在我國自1984年出征奧運會所收穫的獎牌中,跳水、舉重、體操、乒乓球、射擊和羽毛球這6個傳統優勢項目摘取的金牌數,竟然佔到金牌總數的七成以上。幾大傳統優勢項目的持續堅挺,不但令對手驚嘆不已,而且也與基礎大項的不見起色、三大球的日漸低迷和弱勢項目的積重難返形成鮮明反差。

  令人擔憂的是,在實際運行中,獎牌榜的數字已與名譽、地位、利益直接挂鉤,金牌在很多時候被異化為相關部門的政績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區和部門為片面追求獎牌數的增加,甚至不惜以犧牲全民健身、荒廢民生體育為代價。“唯金牌論”和功利體育的大行其道,致使篡改年齡、服用禁藥、黑哨假球等體壇亂象屢禁不止,致使國民體質連年滑坡的趨勢始終得不到有效遏制。可以説,這樣的體育發展模式,已經與推進公共體育、強健群眾體魄漸行漸遠。來源人民日報)

熱詞:

  • 體育作用
  • 體育健兒
  • 金牌總數
  • 體育強國
  • 體育發展
  • 政績工程
  • 大考
  • 金牌數
  • 出征
  • 優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