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惠民”,時代的文化主旋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1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惠民”,時代的文化主旋律

  許民彤

  近日,新華網刊載了一條消息《上海加大力度實施‘文化惠民’措施》:近期,繼上海博物館、美術館、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之後,上海以政府出資的方式平抑劇院高票價,包括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文化廣場、上海逸夫舞臺等在內的十大知名劇場,每個月至少舉辦兩場公益性演出,最高票價不超過80元。從免費開放“文化三館”到推出低票價公益性文藝演出,上海正加大力度實施文化惠民措施,讓更多市民“零門檻、低門檻”走進文化場所,體驗文化的魅力……

  去年,文化部、財政部出臺了《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如今各地在文化建設中,都把“惠民”當做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把“惠民”的文化政策制定、“惠民”舉措的落實,放在重要位置,讓大眾充分享受擁有文化的權利,用文化提升大眾的“幸福指數”,打造“文化惠民工程”,正成為時代文化發展的主旋律。

  “文化惠民”固然是以政府為主的文化行為,在宏觀上、方向上體現著政府對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但除此之外,“文化惠民”更是一種精神、理念的全面細緻的、靜水流深的滲透,春風化雨般地播灑進大眾的心中。怎樣讓藝術滲透進入各級學校教育系統?怎樣讓美感在公共工程的設計裏佔一個地位?怎樣讓貧民和弱勢族群也得到文化的權利?怎樣使文化變成國家的“軟實力”?怎樣使文化産業與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怎樣讓一株老樹存活下來,少拓寬一條不必要拓寬的道路?怎樣讓某一棟作家故居保留下來,少蓋一棟酒店大樓?怎樣讓公園多留一點自然的草地,少建一點水泥硬地面?怎樣減少學生上課時數,讓孩子們到音樂廳、博物館、老城區裏接受一點美學的熏陶、培養一點歷史的情愫?怎樣立法嚴格保障知識産權,使藝術家因而能夠專心創作?怎樣保障作家的權益,使作家因而能夠有尊嚴地生活?怎樣高額補貼劇院的開支,使得低收入的國民也買得起票、看得起戲?説到底,“文化惠民”就是社會、公眾都理解文化、尊重文化,文化最終成為社會意識和大眾心中一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和堅守。

  文化是需要公眾深度參與的,社會大眾是文化生活的主體。文化的本質,是社會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文化惠民”鮮明體現的就是公益性、公共性和社會性,這是文化發展的理念、精神、方向。當社會把文化看作是民生必需,社會對廣大的民眾提供了更多的吸收和接觸文化的條件和機會,大眾把享受文化看作是追求完美、幸福生活的標誌,人們認識到文化對於生活的意義,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藝術為他們的生命和生活帶來的新的巨大的可能性,真正成為文化的受益者。

熱詞:

  • 惠民
  • 文化政策
  • 文化提升
  • 惠民措施
  • 時代文化
  • 文化建設
  • 文化産業
  • 文化惠民
  • 文化藝術
  • 文化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