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脈望館與《古今雜劇》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0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常熟,看看脈望館,這是讀書人流連的地方。匆匆邂逅,又匆匆離去,十年宛若彈指之間。起初,我以為那是個藏醫學書籍的地方。其實不然,脈望而非望脈。脈望者,書中小蟲也。傳説,“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夜以矰映當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升。”

  常熟人,自古喜愛藏書,出過許多藏書大家。除了脈望,我能記得的還有絳雲樓、也是園和汲古閣。其中絳雲樓是錢謙益和柳如是生活、讀書、校書的場所,可是天公不作美,絳雲樓付之一炬,風流雲散。

  脈望館是明代藏書家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藏書樓。為構建脈望館,趙氏父子費盡心血,吃了千辛萬苦。據趙琦美編訂的《脈望館書目》可知,脈望館曾收藏圖書近5000種、20000余冊;刊印書籍達36種、126卷,還抄校了大量秘本。普遍認為,脈望館對中國文化史貢獻最大的有兩項,一是完好地保存了宋人李誡的《營造法式》,它是李誡在喻皓《木經》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也是我國古代比較完整的建築技術方面的書籍,很有實用價值和文獻研究價值。二是趙琦美抄校匯集的《古今雜劇》,它輯錄了元明兩代劇本242種,名家薈萃,譬如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李文蔚、鄭廷玉、賈仲名、桑紹良、朱有燉等,而更多的則是無名氏雜劇。這些無名氏雜劇都是趙琦美請人抄錄的,幾乎每一本都經過趙琦美校跋。閱讀趙琦美的題跋,即知該書的主要來源,一是錄校于明末宮廷戲的劇本,二是從朋友於小谷的本子轉錄的。二者均得益於職務之便,這期間趙琦美在京城擔任刑部郎中,遊走方便,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古今雜劇》花費了趙氏數十年心血,成書後,一直館藏。後來又傳到錢謙益、錢曾、季振宜、黃丕烈、丁祖蔭等明清收藏大家手中,至今可辨他們的鈐記,甚至還有收藏大家的題跋。抗日戰爭期間,鄭振鐸先生費心週折,花高價從書商手裏購得《古今雜劇》,並獻給國家。有人認為,《古今雜劇》的發現是繼敦煌石窟、居延漢簡等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鄭振鐸先生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時,倡導印製了《古本戲曲叢刊》,《古今雜劇》即在其中。

  感謝趙氏父子具有獨特的藏書眼光。他們不僅重視傳統的經史,而且廣羅古今典籍,包括被許多文人看不上眼的民俗文學抄本,也不放過。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除了收藏古今書籍外,還想方設法通過精校刊刻、編目作跋、提供閱抄等途徑,與當時江南各大藏書樓進行交流,並交換私藏,請人抄錄,以便增加館藏。有學者認為,趙用賢所刻書以校讎精善著稱,《五經》等版刻紙墨上乘,可與宋版亂真;趙琦美校刊的《仲景全書》,被譽為研究傷寒的最好版本。

  趙氏故居(含脈望館)于2005年辟為虞山派古琴藝術館,次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脈望館”舊匾已經毀於“文化大革命”。

熱詞:

  • 古今
  • 絳雲樓
  • 趙琦美
  • 古今雜劇
  • 1950年
  • 校跋
  • 民俗文學
  • 五經
  • 營造法式
  • 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