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的東西為何由老外來紀念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2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天,GoogleDoodle換成了《大鬧天宮》的動畫形象,紀念中國動畫創始人萬籟鳴、萬古蟾兄弟112週年誕辰。久遠的記憶,讓人懷念。與此同期,近期3D版的《大鬧天宮》也在國內一線影院熱映,同樣好評如潮。但是如果我們詢問一下觀看影片的觀眾,誰是《大鬧天宮》的原創者,估計10個裏面有9個半會搖頭表示不知,再聯絡到google的LOGO變化,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東西要由外國人來幫我們紀念?

  其實萬籟鳴兄弟不是google發起紀念而國內一片寂靜的第一次,2011年屈原誕辰時,同樣是google首先發起的紀念LOGO,但是國內卻對此毫無反應,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名人、事件,有很多人我們雖然耳熟能詳,但僅僅停留在事跡,很多誕辰、紀念,我們毫不關心,毫不在意,倒反而是遠在地球那一端的老外格外上心,會去紀念這些中國的名人,讓人覺得費解。

  歸根結底,這取決於如今國人的價值取向問題。現在人文教育的缺失異常嚴重。無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人文教育始終被隱藏在某個角落或者甚至避而不談,為了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人文素養被學生、家長、老師紛紛拋棄,轉而攻堅語數外,一切在分數上尋突破。80年代的學生由於娛樂活動缺乏,不少孩子還熱衷於讀書,在書本中吸收了不少的人文知識、歷史知識,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對書本的依賴程度也大大降低,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卻並不一定讓他們所接受的人文信息量爆炸,反而造成了他們在人文底蘊積累上的進一步弱化,於是,現在又的孩子不知秦皇武帝,不知唐宗宋祖,更別提屈原為何投江,只知道吃粽子劃龍舟罷了。教育上對人文的弱化,直接也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流逝。如今很多城市,都已經逐步弱化了自己的傳統文化,除了少數民族尚能獨守一隅以外,漢族聚集地區,基本已經朝著大一統的方向發展,各種曾經的民間手工藝紛紛失傳,很多民族習俗也不復存在,南方人鮮有吃臘八粥的習慣,重陽節插茱萸更是無從尋覓,我們雖然依然在端午節吃粽子、在中秋節吃月餅,但是在這些産品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我們的端午節中秋節還殘存多少文化的東西,也值得我們去打一個大大的問好。

  所以,在一年復一年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我們自己記起的少了,老外記起的反而多了,某些文化的東西,在中國本土或許難覓蹤跡,卻能在一些有一定年月的外國唐人街中可以尋覓到一二,不得不説這是一種很滑稽的現象。中央在2011年強調加強文化建設,其實也是發現了這樣一種問題,一方面需要大力提高群眾的道德觀念,重鑄我們的道德價值觀,另一方面就是要重拾中華傳統文化,重拾民族信仰,重建中國文明大國的形象。

  因此我認為,google的這一次搶白應當引發我們的思考,我們不該僅僅用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去看google的LOGO變化,而是應該在中間反思我們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設。讓孩子少看半小時語數外,多看半小時書;休息天少玩半天電腦,去一趟文化的展覽館博物館,都會是一種很不錯的教育方式。

熱詞:

  • 大鬧天宮
  • 萬古蟾
  • 紀念
  • google
  • 中國動畫
  • 中國本土
  • LOGO
  • 老外
  • 萬籟鳴
  • 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