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生活圖文 >

“懷舊情緒”年底流行 相關商品熱銷引外媒關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11: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的賀歲片市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紅大紫,“那些年體”引發一陣集體懷舊風;50年前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重新上映,讓很多人感慨回到兒時年代。而在網上,網友們近期發起了各種以“懷舊”為主題的討論和投票,引來上千萬人參與討論。還有3天就要過年了,在這本該辭舊迎新的日子裏,“懷舊”卻成了當下一種流行情緒。佳節臨近,人們為何鍾情於懷舊這種既苦澀又甜蜜的感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説法是否科學?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懷舊了?記者近日分別採訪了心理和社會學方面的專家,尋求答案。

  在網上

  “懷舊”成年底流行情緒

  懷舊話題引來1500多萬微博討論

  “今晚又要拍部門合影了,貼張5年前的合影吧。照片裏的同事,如今有人換了工作,有人換了崗位,有人還在堅守……無論怎樣,感謝你們多年陪伴。” 網友“葉子羊”發的懷舊微博,讓老同事大呼“熱淚盈眶!”

  這段時間,網民在微博上流行起集體懷舊。記者調查發現,新浪微博發起的“2011我懷戀的”話題討論,有1500多萬條微博參與討論。騰訊微博發起了“那些年”的話題,也引來350多萬條懷舊微博。網友們懷舊的內容五花八門,一段失去的感情;離開多年的大學校園;多年沒吃到的路邊小吃;遺失的兒時信件……大到一座城市,小到曾經的一個手機挂件,網友們或調侃或悲傷,分享著自己的陳年舊事。

  懷舊商品網店年前銷售額漲了2倍

  記者昨天在淘寶網檢索“懷舊”,查到7000多家銷售和懷舊有關商品的店舖,商品琳瑯滿目,但都是些很少在市面上看到的老商品。記者進入一家自稱全淘寶最大的以懷舊為主題的商鋪——東方紅國貨懷舊館。店主“今夜月光2008 ”告訴記者,他的店已經開了兩年了,以銷售70-80年代人曾用過的物品和吃過的食品為主。店主説,平時銷售比較正常,以個人零星購買為主。但每到節日,銷售量就會有明顯地攀升。“國慶、中秋、情人節、元旦,每到節日銷售量就會增加,很多都是單位集體採購的,因為買家都要發票。”店主告訴記者,歲末是一年中銷售額最好的時候,“銷售量會忽然大了很多,營業額能增長2倍多。”

  記者看到,該網店銷售的商品,以70、80後的人小時候常遇到或使用過的東西為主。店主説,目前是紅衛兵的衣服賣得最好,平時的銷售冠軍是搪瓷杯。店主坦言,出售懷舊禮物確實是在迎合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批消費者,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小夢想。“我是80後,比較大的80後了。小時候物質匱乏,好多東西當時很難得到,現在很懷念,所以想開一家賣懷舊商品的網店,賺錢同時完成兒時夢想。”店主告訴記者,暫時80後是消費主力軍,店裏也有60-70年代的一些東西,但明顯沒有80後的商品賣得快。

  懷舊經濟升溫引來外媒關注

  國內懷舊商品的熱銷,引來外媒的關注。近日,新華網轉載了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刊登的《中國老式商店的懷舊》。文章指出,隨著人們對老牌的重新關注,通過網絡及傳統媒體的傳播,老國貨、老百貨在年輕一代消費群體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像北京永安路百貨商場這家傳統商店近來顧客就多了起來。

  現實中

  “那年”常在無意中被追憶

  不同年齡人的懷舊方式不一

  懷舊之風席捲網絡,現實生活中的人是否也偏好“懷舊”呢?記者昨天採訪了幾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市民。

  ■小劉 80後工作1年

  懷念初中看《灌籃高手》的時光

  “今年過年放假在家,想把灌籃高手再看一遍。”小劉告訴記者,當年電視臺播灌籃高手的時候他正好過暑假。“每天晚上吃了飯,就早早地在電視機前等動畫片開始。一邊吃冰棒一邊看,天天像過節一樣快樂。”大學畢業一年了,小劉現在在一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白天在外跑客戶很累,晚上到家就想睡覺,早沒了看電視的心情。小劉告訴記者,這兩天,網上發起了“記憶中的灌籃高手”微話題討論,很多和他年齡相倣的人,在網上回憶自己兒時看片的經歷,讓他有了重溫動畫片的衝動。

  ■王先生 70後工作10年

  和同事聊天愛説“想當年”

  在南京新街口附近上班的王先生,工作已10年。前兩天,王先生和同事在食堂吃飯,不知誰起的頭將話題扯到了食堂飯菜上。王先生情不自禁地感慨“想當年,食堂的湯都是骨頭湯,裏面全是大骨頭,光喝骨頭湯就能吃飽,哪像現在,湯跟洗碗水一樣。”王先生的回憶,讓新同事很是羨慕,但王先生自己卻有點茫然,“10年青春奉獻給了單位,早已過了而立之年,曾經光潔無邪的臉上已經有了一絲沉重的風霜。我覺得自己很獨立很堅強,但又覺得在心靈最底層的地方,失去了什麼,如同釜底抽薪。”王先生説,每次他説完“想當年”,都覺得自己老了。

  ■陳女士 50後退休8年

  翻看年輕時的影集忘記了做飯

  上周,陳女士參加了一次小學同學聚會,“50多年沒見了,很多人我都還認識”。陳女士有一本影集,裏面有不少小學同學的照片,她偶爾會拿出來看看,所以很多老同學她都能認出來。“他們説我記憶好,其實是他們還留著兒時特徵”。談起懷舊,陳女士有些不以為然,“年齡一大把了,還懷什麼舊?偶爾看看年輕時照片就行了。”她説,當天聚會結束,她回到家把影集又看了一遍,結果忘了準備晚飯,她和老伴當晚只喝了早晨剩下的粥就草草了事……

  解讀“懷舊”

  懷舊一詞最先是指“思鄉病”

  現在分“歷史懷舊”和“個人懷舊”

  “懷舊”這個詞最初是17世紀瑞士醫生霍夫創造的,用來指年輕士兵的思鄉病。到了19世紀,思鄉不再被當作生理疾病,但仍被視為抑鬱症的一種形式。近年來,心理學界對懷舊的認識出現重要轉變。將懷舊的定義,從單純的思鄉拓展到了過去的各種事物。紐約心理學教授克麗斯廷巴喬研究撰文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懷舊情緒應升級為歷史懷舊和個人懷舊兩個方面。

  南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吳亦明告訴記者,歷史懷舊不一定是回憶不好的過去式,有些只是懷念一個曾經的年代。“比如有人喜歡30年代的生活環境,對那個時代心存嚮往,這樣的情緒也是一種懷舊。”而個人懷舊,則是人們對當下自我價值不滿意的一種表達,“曾經有的現在沒有,失去的東西覺得很珍貴就會産生懷舊。”吳亦明説。

  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易導致懷舊

  “放假”情緒釋放,而懷舊可舒緩孤獨感

  “節日是一個時間上的節點,易引起人們思緒的變化。同時,節假日期間親朋好友聚會較多,人們身邊渲染起的節日氣氛加劇了人們渴望情感交流的需求,所以才會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説法。”吳亦明認為,節日會讓人産生孤獨感,尤其是那些遠離親朋的人,哪怕他們並不是真的孤單一人。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博士後王純也持有類似的觀點,她認為人在上班期間很容易被忙碌的工作分心,但過節的時候,人進入了放假模式,壓抑的情緒很容易被釋放出來。

  心理學家認為,孤獨一直被認為是引發懷舊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趣的是,懷舊又會讓人感覺到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這又有助於降低孤獨帶來的負面情緒。這是個人懷舊的一個主要好處,時下颳起的“懷舊風”正好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訴求。

  為什麼懷舊人群越來越年輕化

  社會發展加快,年輕人用懷舊減壓

  傳統觀念認為,懷舊是老年人的話題。對於現在懷舊人群的年輕化,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桑志琴教授指出,“社會發展太快,不像以前10年一個代溝,現在3年就一個。很多年輕人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心理上也難以適應。所謂懷舊,是一種被動的減壓方式,它也反映出年輕人對現實的種種無奈。”

  “中青年人的懷舊大多是覺得現實境遇不太順,或心情不佳,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缺乏信心造成的。”王純告訴記者,隨著城市發展的加速,很多年輕人還沒做好心理準備就被捲入一個陌生的新時期、新環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人失去了許多東西,比如固有的彼此依存的人際關係、熟悉的生活環境等,這些東西像煙雲一樣散去,抓也抓不住,通過回憶可以安慰內心的失落情緒。

熱詞:

  • 外媒
  • 懷舊
  • 微博
  • 80後
  • 灌籃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