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我軍消息圖文 >

海軍大學生25年“愛心接力”幫助聾啞學校學生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9: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題:愛的力量——海軍大學生學員25年“愛心接力”幫助聾啞學校學生記事

  陳萬軍、吳登峰、丁小峰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大學生學員25年“愛心接力”,用愛的力量幫助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聾啞畢業生100%走上就業或自謀職業崗位,60%與健全人組成幸福家庭,50多名畢業生考上北京聯合大學等特教學院。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和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分別被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和山東省表彰為“擁政愛民先進單位”“軍民共建先進單位”“愛心助殘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一)

  1986年,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從遼寧錦西遷至山東煙臺,營區不遠就是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

  一天傍晚,時任學院政委劉作良與一群聾啞孩子不期而遇。當他俯身想去牽一位孩子的手説話時,他們卻立即撒開小腿跑開了,嘴裏發出含糊不清的“咿咿呀呀”聲。

  看到這一幕,劉作良眼睛濕潤了。他找到學校校長了解情況,得知共有200多個聾啞孩子在這裡學習生活。這些孩子的家庭大多貧困,有的孩子父母也是殘疾人。

  返回學院後,劉作良在全院師生大會上呼籲,希望大家伸出雙手,為殘疾孩子們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在劉作良和聾啞中心學校領導的倡導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與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正式簽訂了為聾啞學生獻愛心協議。

  通往聾啞中心學校的一段不足500米的小路,見證了這份愛心的接力。學院領導換了一屆屆,學員走了一茬茬,但在這條愛心之路上的腳步聲始終沒有停止。25年來,先後有5萬人次的學員從這裡走進聾啞中心學校,走進學生們封閉的內心深處。

  從最初幫助孩子打掃衛生、洗衣做飯這些簡單的獻愛心活動,到現在一週一次輔導交流、一季度一次思想品德教育、一學期一次軍訓、一學期一次參觀學習、一學期一次主題晚會、一學期一次聯合志願者行動、一年一次助殘捐助活動的“七個一”愛心幫扶計劃,學員們像對待自己親兄妹一樣,無微不至地呵護著一批批聾啞學生,使他們始終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慢慢地,聾啞學生對海軍學員産生了依賴感,成了無話不説的朋友。低年級學生每天最想見的人是“海軍叔叔”,高年級學生則與“海軍哥哥”交流,談學習、談生活,甚至連將來找個什麼樣的對象也讓他們當參謀。學校老師李岩深有感觸地説:“這麼多海軍大學生的到來,給了孩子們一個廣泛接觸正常人的機會,打開了他們封閉的心靈,特別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政委楊世光説:“25年如一日的愛心接力,使得一屆屆軍校大學生與一批批聾啞學生的心靈始終充滿陽光。”

  (二)

  “叔叔,綠色是什麼樣子?”一名盲童的問題,讓輔導員劉曉無法回答。

  常人眼裏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些盲學生眼中,卻那麼抽象和遙遠。細心的劉曉利用週末外出的機會跑到公園撿樹葉,然後挑出最漂亮的遞到這名學生的手上。

  摸著形狀各異的樹葉,孩子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原來叔叔生活的軍營,就是這種顏色。真美!”

  後來,孩子用劉曉送來的樹葉,拼貼成一幅幅形態各異的畫,表達他對美的理解和嚮往。

  “我是你的眼睛,我是你的耳朵。”這是參加“愛心接力”活動的每一名海軍學員發自肺腑的聲音。

  從2004年開始,學院決定在已為每個班安排兩名固定輔導員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學員自發與殘疾孩子結成“一幫一”助學對子。學員們通過輔導功課、談心、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逐步加深與孩子們的感情。

  輔導員張龍傑發現,每次和孩子們聊天和做遊戲時,盲童初曉軍總是躲在一邊,從不參與。他了解到初曉軍有自閉症後,決心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每次,張龍傑都會精心選擇一些參與性強的話題,鼓勵初曉軍參與,但是他始終遠遠坐著,不作出任何回應。一次,當張龍傑無意中説起正在熱映的哈利波特電影時,初曉軍第一次舉手提問:“叔叔,戴上巫師帽真的可以回到從前嗎?”

  下次再來,張龍傑不但帶來了哈利波特小説,還給初曉軍買了一頂巫師帽。從此,為孩子們讀哈利波特小説,成為張龍傑與盲學生們每週輔導交流的固定內容。

  當聽到哈利波特起死回生,徹底打敗了伏地魔,初曉軍的臉上第一次露出燦爛的笑容。在聆聽哈利波特小説的過程中,初曉軍也逐步打開了心扉,參與到張龍傑和同學們的互動中來。

  隨著交往的深入,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的學生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上,學生們坐姿挺拔,昂首挺胸;宿舍內,被子疊得如豆腐塊,床舖平整,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無論在哪,學生們的臉上總是充滿陽光和自信。

  “這就是愛的力量。”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校長徐東升説。

  (三)

  2007年8月,beyond樂隊在煙臺舉行演出,由聾啞中心學校畢業學員組成的水晶樂隊應邀擔任伴奏。應和著躍動的節拍,邵文、王雲巧等樂隊成員嫻熟地奏響手中的樂器,把一曲《光輝歲月》演奏得淋漓盡致,使演唱會達到了高潮。

  掌聲仍未散去,返回後臺的邵文就撥通了海軍某部幹部董振明的電話,激動地説:“董老師,我們也能為別人播撒快樂了。”

  遠在遼寧的董振明在電話的那一頭,也激動得熱淚盈眶。雖然已從學院畢業多年,但他仍時刻關注著這支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樂隊,分享著他們進步的歡樂。

  2003年,董振明彈唱的一曲《光輝歲月》,把眾多孩子吸引到身邊,同時也開啟了孩子們追逐音樂的夢想。

  “叔叔吉他彈得真好聽!我們也能學嗎?”邵文拉住董振明的手,怯生生地問。董振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當時還是學員的董振明,在完成緊張學業的同時,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指導孩子學習音樂中去。

  教盲孩子彈吉他,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每彈一個和弦,董振明都要把動作分解,然後讓孩子們摸,學著模倣他的手法。有時一個和弦的手法,董振明要反復教半天。

  吉他演奏需要樂手能夠準確地從1頻滑到12頻。由於看不到吉他上的標誌,孩子們只能不戴指套,用手指去找感覺,時間一長,孩子的手指都磨出了厚繭。

  經歷了最初的新鮮感後,視障帶來的學習困難,逐漸影響了孩子們的熱情,25名學生銳減到4名,但是這絲毫沒有改變董振明的教學熱情。

  一次,邵文突然把吉他往桌子上一放,沮喪地説:“別人彈一首歌那麼容易,我怎麼就那麼難,我不練了!”

  “一定要相信自己,堅持就是勝利。”董振明一邊安慰一邊摘掉指套,閉上眼拉著邵文的手,和他一個頻一個頻地找感覺。

  整整2年時間,董振明每個週末都去教孩子們彈吉他。在他的指導下,聾啞中心學校第一個電聲樂隊——水晶樂隊組建了。

  2005年5月4日,水晶樂隊在煙臺藝校的舞臺上,成功演奏了一曲《相親相愛一家人》。這是他們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躍動的音符,點燃了青春的夢想。從此他們一發不可收,不僅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還闖入了山東電視臺《綜藝滿天星》節目的總決賽。

  點燃青春夢想的,不僅僅是水晶樂隊成員。聾啞中心學校一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海魂衫披肩上的藍杠代表海洋,護胸上的藍杠表示浪花。浪花不靠人們去栽培,而是與岩石拼搏出來。拼搏得越激烈,浪花就越美麗。

熱詞:

  • 愛心接力
  • 學員
  • 海軍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