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榪槎竹籠護岸清淤龍池治水也“穿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 李自強 文/圖) 古老的榪槎、卵石竹籠等2000餘年前的治水工具重現龍池鎮龍溪河。記者昨日從都江堰市獲悉,龍池鎮將運用竹籠、榪槎等傳統方法實施大規模護岸清淤工程,力爭在今年內恢復龍池景區的生態旅遊。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龍池鎮龍溪河東嶽社區2組河段“古法治水”示範段施工現場,百餘名群眾在河岸邊忙著用紫竹編制榪槎和竹籠。“兩人一組,一天可以編8─9個竹籠,掙到近100元錢。”東嶽社區2組村民湯從友告訴記者,他還是20年前幹過編竹籠的活兒,這幾年已經很少用到了。據介紹,該示範段將裝設竹籠1500條、榪槎22個,疏浚河道350米。該段河道治理完成後,不僅具有“古法治水”的景觀效果,還可使水流更穩定,順勢導流。目前,當地政府已編制《龍溪河河道疏浚及堤防外飾工程》可研報告書,將於2012年主汛期前在龍溪河2.5公里流域實施大規模的“竹籠榪槎築堤護岸”工程,工程整體耗資約1050萬元。

  “老祖宗發明竹籠榪槎的治水技術,千年的沉澱和傳承,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市長助理、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告訴記者,兩度受災的龍池鎮地質條件複雜,採用普通的築堤疏浚方法成本高又容易受損。用古法治水,技術簡便易行,經濟上費省效宏,當地老百姓力所能及,能夠參與進來,以工代賑、補貼民生;與此同時,傳承了技藝和文化,為龍池旅遊景區增添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旅遊産品,一舉數得。他同時表示,龍池二次重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定的旅遊接待能力,目前當地正全力完善河堤、道路等基礎設施,積極進行旅遊産品設計和服務配套,爭取在今年四五月間重新開放龍池生態旅遊項目。

熱詞:

  • 竹籠
  • 護岸
  • 穿越
  • 治水
  • 生態旅遊
  • 龍溪河河道疏浚及堤防外飾工程
  • 景觀效果
  • 疏浚河道
  • 河段
  • 清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