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賀星期廣播音樂會創辦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的星期廣播音樂會是在1982年1月24日創辦的,到今年已經整整30週年了。星期廣播音樂會自創辦後曾經在上海盛極一時,影響遠大。想當年,每個星期天的上午9:00,筆者和眾多的上海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一樣,都會放下其他事情,靜靜地、滿懷喜悅和期待地守在收音機前,開開心心地聽一場星期廣播音樂會。這一個星期天,因為聽了一場星期廣播音樂會而變得盎然有趣。

  《星期廣播音樂會》的創辦,是音樂廣播的創舉,也是廣播文藝的創舉,如今40多歲或年過半百的市民的音樂啟蒙之旅,可以説是從聽星期廣播音樂會而出發的。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回想起來,從一期又一期的星期廣播音樂會傳送出來的歌聲與樂聲,乃至於張培、辛寧等星期廣播音樂會主持人聲情並茂、清澈亮麗的報幕聲,仿佛依然時時迴響在耳畔,回望星期廣播音樂會過往的30年,我們這些當年的星期廣播音樂會的“粉絲”很是有一番感慨的。

  《星期廣播音樂會》的巨大成功,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是不斷克服思想障礙,不斷創新的成果。筆者回望星期廣播音樂會過往的30年,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源遠流長的效應,大概有這麼四點:一是定位的大眾化和親民化,星期廣播音樂會從它的第一場演出開始,就定位在以當時上海的青年工人、大中學校學生、部隊官兵和廣大的社會公眾為主要對象的。二是前所未有的輻射面和令人欣喜的音樂藝術知識普及化。筆者記得,每每在星期廣播音樂會節目的演出過程中,演唱者、演奏者和主持人都會將演出的節目和音樂知識的介紹結合起來,很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音樂欣賞水平由此得到提升,在欣賞音樂會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寶貴的藝術賞析知識;三是星期廣播音樂會立足群眾對高雅藝術的強烈渴求,不斷推陳出新;且並不因為其主要對像是普通公眾而放低要求和水準。而是每一期都講求質量,新意迭出,既有反映現實的歌曲器樂節目,又古今中外兼顧,“百花齊放滿園春”;由於常演常新,新意迭出,始終舉著創新這面旗幟,所以多少年來,幾乎沒有聽眾對星期廣播音樂會産生什麼“審美疲勞”。

  有一段時間,上海的公益性普及型演出比較缺少,以至於和普通市民的生活“漸行漸遠”。如今動不動就是上千元、幾百元的高票價,擋住了多少市民尤其是愛樂者走進劇院、走進音樂廳聆聽美妙樂聲、享受音樂盛宴的腳步。而高雅藝術一旦不與人民大眾“親密接觸”的“陽春白雪”,則只能孤芳自賞,走進發展的死衚同。其本應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將無從談起。

  讓人欣慰的是,從2004年起,久違了的星期廣播音樂會終於又回歸了。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經過十幾年的推動和開展,早已成為滬上各高校校園文化的一道璀璨風景線。最近,作為上海頂級藝術殿堂的上海大劇院,為讓全市市民朋友們都能有機會欣賞中外高雅藝術演出,連續三次推出了低至80元的票價,受益的市民已達數萬之眾。。上海市民也可以享受低價票走進上海大劇院等頂級演出場所,或聆聽貝多芬、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的外國經典名曲名作,或欣賞《天鵝湖》、《白毛女》等中外的經典舞劇。善哉此舉!

  往事令人難忘。衷心希望走過30年曆程的星期廣播音樂會,在有關方面的支持下,繼續準確把握和滿足上海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熱切願望,弘揚特色,繼續創新,繼續展現她的精彩紛呈,譜寫出嶄新的時代新樂章。

熱詞:

  • 高校校園文化
  • 高雅藝術
  • 審美疲勞
  • 天鵝湖
  • 白毛女
  • 星期廣播音樂會
  • 粉絲
  • 親密接觸
  • 上海大劇院
  • 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