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最後的説書場:"中國曲藝活化石"福州評話的艱難堅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福州1月17日電(記者董建國)如今,72歲的評話藝人王琴喜歡在午後時分,穿過石板路,拐過幾條弄堂,來到福州南禪弄的一棟老宅子。在這座名為“玉葉書場”的宅子裏,一根驚堂木,一副鐃鈸,一張小木桌,是她表演的全部舞臺。

  午後的陽光穿過窗欞,慵懶而溫馨。書場裏,百餘位白髮蒼蒼的聽眾躺在躺椅上,有的蹺著二郎腿,吞雲吐霧,有的還在打著盹。

  “打七八歲開始學習福州評話,60多年來,我和評話結下了難解的緣分。”王琴説,“玉葉書場成立以來,我便來此講評話。幾年下來,和聽眾已經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驚堂木一響,王琴開講。時而是大將軍,威風凜凜;時而是大家閨秀,柔聲細語……書至中途,有些聽眾開始犯困,打起了呼嚕。帶著毛線邊聽邊打毛線的大娘,也已耷拉著腦袋,昏昏欲睡,手中的活兒有一針沒一針地打著。

  忽然鐃鈸一敲,王琴立馬變腔。打毛線的大娘驚醒了,抬頭一見王琴的表情,笑了,手中的活兒卻停了。那些睡著的老人也慢慢磨著嘴,睜開眼,不明所以地四下張望,見眾人都在笑,也跟著笑。

  歷史類的評話是69歲的陳鋒的最愛,“好聽的時候,我就聽,不合我口味,就睡覺。”在他的記憶裏,孩提時隨著爺爺聽評話,當時的説書場便是這樣的擺設。那時,福州幾乎每條街道都有説書場。書場裏,一排排躺椅,可以坐200多人。“每到講書的時候,附近的街坊們都趕過來,座無虛席。”

  王琴説,從新中國成立到70年代,評話最繁榮,福州大街小巷都是評話書場,一場評話300張票,開講前半個小時就賣完了。“南門兜、烏塔、南街……都是,我在南後街開講,聽的人多到把馬路都堵了,人走過都難。”

  “那時候福州講評話的500多人,如今只剩下30多人,年紀都在50歲以上。説書場也凋零了,玉葉書場是如今福州最後的説書場。可惜了!”王琴説。

  據福建省曲藝家協會秘書長陳曉萍介紹説,福州評話可以上溯到宋代,歷史悠久,素有“中國曲藝活化石”之稱。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但如今福州評話面臨觀眾流失、曲藝人才後繼乏人的瀕危之境。

  “書場成立於2004年,以前在文化宮,拆遷後搬到南禪弄。”書場管理者葉瑞春説,“這裡的面積大,租金便宜。聽説明年又要拆遷了,再找個地方,租金要三四千元,哪租得起,到時就真沒得聽了。”

  “一張票價是3.5元,很實惠。如今我每天都來書場聽書,雷打不動。老了,聚在一起,只為圖個樂兒。”陳鋒説。

  “很希望福州多幾家説書場,如果福州也有幾家像北京‘老舍茶館’那樣的品茶看戲聽曲藝的場所,那有多好啊!”王琴説。

  雖然現在説書的人少了,聽書的人也少了。對於這項愛好,王琴説,她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在這個書場,還有一幫老友在等著她,重溫舊時的説書時光。

熱詞:

  • 福州評話
  • 書場
  • 活化石
  • 王琴
  • 驚堂木
  • 聽書
  • 宅子
  • 南禪
  • 拆遷
  • 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