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護方言,莫用懷舊扼新兒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搬家N次了。估計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和筆者有相同的經歷。老一輩總是想把旮旮旯旯兒所有的東西,甚至包括破破爛爛的雜物都帶走,年輕人樂意盡可能丟掉一些破舊的雜物,甚至包括遠未破舊只是不太新穎的東西。老年人喜歡懷舊,維持原狀。年輕人喜歡求新,再開新篇。時光在流逝,生活在繼續,棄舊圖新有聲色,更新換代靜悄悄。

  北京市政協委員萬建中近日提議,在北京市的公立幼兒園開設北京方言課,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入選學科目北京鄉土地理,以保護北京獨有的文化(1月16日《京華時報》)。萬委員的心情和意圖很容易理解。老一代人害怕丟失傳統特色的地方文化,方言是地方傳統特色文化的載體。保護地方文化,那就要保護好地方方言。

  在幼兒園開課,讓嚶嚶學語的幼兒學習地方方言,倒也是“重在長遠、利在未來”的好方法。人們已習慣這種思維:萬事都從娃娃抓起。只是,這實在苦了孩子,英語、繪畫、音樂、舞蹈、鋼琴、電腦、漢語拼音,還有數學、語文,再加上方言,好傢伙,負重萬鈞。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必也累倒在起跑線上。

  我搬家的時候,不善於扔東西,總覺得,這也還有點用,不能扔,那也説不定在某種特殊情況下有點用,扔不得。但我也不反對孩子扔東西,不極力反對妻子丟棄一些貌似有用卻説不準永遠也用不上的東西。因此,我同樣不覺得地方方言適宜放到幼兒園的課程中,也不宜放到義務教育中,甚至不必放到學習課堂上。負擔夠重啦,太重啦!

  當然,放到學生課外興趣小組,放到自由取捨的選修課,並無不可。地方高校或職業學校,如旅遊學校,文藝學校,開設地方方言課,也無不可。地方媒體,開設頻道用方言播音,留一點版面刊發方言文章,同樣無不可。可見,讓地方方言保持呼吸以存續的方法很多,唯獨不該以此加重學生負擔。再説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必也有機會沾惹。

  保護傳統文化,未必要孩子學習方言。如同我們學習先祖先賢的思想,未必要學習甲骨文等古代文字,通過專業研究人士整理並翻譯成白話文,也就七不離八了。當然最好要每人都精通古文,學習原文,獨立思考,再取人之長,但是人生太短暫,精力太有限,能力太局限。所以,間接學習可能還是最優策略。地方文化的傳承也該取此路徑。

  眾所週知,人類語言有6000種以上,每一種語言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而現實生活的國際交往中,只能流行那麼十幾種乃至幾種語言。即使這樣,人類耗費在語言上的時間和精力的代價,還是相當之大,對於人生更多價值的實現造成很大障礙。那些更是不計其數的地方方言,必然要被歷史長河的滔滔洪流所淘汰。遺憾,惋惜。但也只能這樣。

  (來源:紅網)

熱詞:

  • 地方方言
  • 京華時報
  • 學習
  • 地方文化
  • 方言課
  • 義務教育
  • 學生負擔
  • 鄉土地理
  • 白話文
  • 開課
  • 搜索更多地方方言 京華時報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