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和諧女神"與和諧文化不搭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次有價值的文化創意,只要執行得當,可能帶來超出尋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省政協委員劉立平昨天向記者介紹他的一份提案,建議在港珠澳大橋珠海澳門登陸點塑建“和諧女神”。(1月15日《南方日報》)

  “文化創意”,確實有這種産業,搞得好的能掙大錢。只是不知道,劉立平委員的“和諧女神”提案是如何評估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而我以為,“和諧女神”的效益之説,不管是“社會”的,還是“經濟”的,都不大靠譜,第一,當和諧社會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之際,一個人造的“女神”不但顯得多餘,而且因為刻意而感覺生硬,有逢迎投機之嫌。第二,“女神”與“經濟效益”關係幾何,叫人更困惑,提案者是認為它會帶來旅遊收益,還是説因為有了這個“女神”,外邊人便因為這裡和諧而放心來投資創業,所以經濟效益將“超乎尋常”?不知道提案者有無詳盡科學的可行性研究,反正我是不信。

  我認為,所謂“標誌性文化建設”,絕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塑像,特別是“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樣一種博大精深的主題與內涵,更不會是一個人工的塑像能夠承載或“標誌”的。它需要國家作出艱苦的努力,有效的溝通,以及務實的行動與成果,才可能將“和平崛起”的理念展示於世人。多一個塑像或許至少沒有壞處,但是説“超乎尋常”,是否有浮誇之嫌?

  “産業”上的文化是不排斥創意的,但是表現一個國家“和平崛起”的文化標誌,與“創意”的概念是絕不搭邊的。國家文化,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只能由積澱而來,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民族思想文化精髓,乃是千百年傳承與弘揚,並被廣大國人認知認同與推崇而成。而一座孔夫子聖人塑像,它絕不僅僅是一座塑像,因其承載著太多的歷史積澱與國民的共識和信仰,才可能産生“社會效益”。這種“效益”不需要“創意”,“創意”也不可能創出什麼“效益”。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都有屬於自己歷史與文化意義上的“神像”,但是從沒聽説過哪個“神像”由“創意”而來。

  我國建設和諧社會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和諧文化的發展與積澱也將需要很多經歷與努力,以逐步實現執政者與民眾的共同願景,這個過程中,“文化創意”應該是摻和不進來的。

  我不知道劉立平文員是哪個領域中的研究者,或文化人士,但是我知道,每年兩會中都不缺雷人發言與想當然和無聊的提案;作為參政者當然有提案的權利,但是參政資源的浪費與不合理配置,卻是一個越來越叫人難過的問題了。

熱詞:

  • 女神
  • 文化創意
  • 創意
  • 經濟效益
  • 和平崛起
  • 社會效益
  • 效益
  • 文化建設
  • 文化標誌
  • 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