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出海之路剛剛開始 相對弱小的中資公司難言競爭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運作最長也只有3到4年時間,雖然擁有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這個催化劑,但面對激烈的海外競爭,對基金業來説,出海之路僅僅是個開始,未來在人才、服務、機制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與製造業相比,金融業其實是很難走出去的。”一家香港公司總經理坦言,因為世界各國的金融業都處於地方保護行業,而且對手異常強大,相對弱小的中資公司難言競爭力。

  造成暫時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股權、人才、實力、經驗積累外,大成國際總經理連少冬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仍處於初期,投資工具較少,而境外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成熟,投資品種豐富,在投資組合管理上技不如人;其次,國外資産管理公司有很多客戶都是為機構投資者服務的,而國內基金公司的客戶主要以散戶為主,觀念上需要改變。

  體制上的弱勢也不容小覷。華夏基金相關負責人坦言,在體制、觀念、人才、品牌、實力、經驗積累、産品開發設計等都與海外存有差距,最大的差距在於體制方面。在海外資産管理公司中,高層往往持有重要股份,可以激發他們從長遠出發做一些戰略性佈局。以海外業務為例,資金集團的合夥人可以忍受25年的虧損,持續投入;而境內基金公司,股東往往較為注重短期分紅,基金公司的留存和積累相對要少很多。

  在海外競爭中,提高投資實力是中國基金業的唯一制勝之道。但是從弱小變為強大需要時間,從新兵成長為巨人也需要時間,國內基金業從1998年到現在歷史也僅有14年,從2008年開始在海外設立子公司以來僅是第4年,因此,目前基金業只能穩紮穩打,在人才積累、海外市場熟悉,以及技術提升上不斷自我修煉,投資能力的提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沒有一份良好的過往業績,客戶如何相信你的投資能力。”南方基金總裁助理、國際業務部總監兼南方東英總經理丁晨這樣説道。金融市場的成功沒有捷徑可以走,這條路才剛剛開始。大成國際總經理連少冬表示,中國資産管理公司必須要朝著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努力,既有服務於普通投資者的基金公司,又要有專門服務於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公司,還有服務於其他各種有融資需求、投資需求的實體,即VC、PE、REITs基金等。

  其實,目前絕大多數基金香港子公司都是虧損運作。數據顯示,目前13家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合計出資達到10.5億元港幣,其中有6家基金公司出資都達到或者超過1億元。而且,“香港子公司都設立在香港金融中心區,光租金每年都在千萬港幣,還有人才、設備、營銷等方面投入,每年燒的錢都在2000萬左右。”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第一批RQFII所得管理費收入,相比起前期投入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能燒錢運作的背後,絕大多數基金公司是瞄準了海外業務的未來空間。(證券時報記者方麗 見習記者 陳春雨)

熱詞:

  • 基金公司
  • 陳春雨
  • 基金業
  • 中資
  • 機構投資者
  • 華夏基金
  • 南方基金
  • 競爭力
  • RQFII
  • 資産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