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轉變社會風氣須培育道德示範群體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探索與爭鳴》編輯部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聯合召開“社會風氣與文化自覺”研討會。與會者從政治、歷史、社會、文化、教育、法律等多個角度剖析了當下社會風氣的基本狀況,並提出了相應的機制、對策。大家認為,社會風氣是時代精神面貌的風向標,社會風氣好壞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社會風氣的好轉,重點在於包括黨員、官員在內的社會重要群體的&&示範,根本在於加強包括黨風建設、民主法治建設在內的制度改革。

  復旦大學教授俞吾金指出,對社會風氣的評論不能簡單化,尤其不能以偏概全。當前,社會風氣中好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競爭意識的覺醒;不如人意的方面主要表現在責任意識、公共意識和誠信意識的匱乏。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何雲峰以為,當前社會在某些方面風氣不盡如人意,原因可能是一些示範性群體喪失了道德示範的作用,民眾從而以抱怨或不作為來表達自己的期待和希望。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趙修義提出,從規則論角度來講,“不正之風”就是承載負面價值的不良慣例和陋習。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一些與成文規則相牴牾、相背離的慣例,架空了正式的規則。不良的慣例一股腦涌現,破壞了公序良俗,敗壞了黨風民風,使得正常的規則和制度難以執行。

  上海大學教授鄧偉志認為,正確的社會政策能促進人,錯誤的社會政策會促退人。部分社會規範或政策缺乏嚴肅性、準確性,在群眾中缺乏權威性,是導致社會風氣不正的重要原因。政策一怕“漏洞”,二怕“衝突”,三怕“多變”。政策規定如果大而化之,或成為“橡皮筋”,或互相抵觸,或“初一、十五不一樣”,輕則叫人莫衷一是、爭論不休,重則造成思想和社會混亂。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家范表示,只圖一己私利,光顧眼前收穫,是一種人性弱點。用歷史上發生的許多事例對症下藥,讓人産生“痛感”,痛則通,不失為診治這種人生“近視病”的良法。鄧偉志説,轉變社會風氣應堅定確立“社會以人為本,人以社會為本”的理念,努力克服自我滿足、自我陶醉的情緒,完善社會規範體系。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張允熠強調,社會風氣的改善與德育教化有關。家庭教育不應忽視如何做人的正確道理傳授,學校教育不該極力推行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和出國至上等錯誤價值觀,社會教育不能公開宣揚急功近利的物欲主義、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

  何雲峰認為,轉變社會風氣,不僅需要每個人有良心上的集體發現,還需要培育一個社會道德的穩定性示範群體。要讓官員、律師、醫生、教師及中等收入階層和社會公眾人物等,自覺成為社會風氣的引領者。

  上海社聯黨組副書記桑玉成提出,政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尊重、倡導並維繫良好的社會風尚。我們應該培育更富有智慧、更富有道德的好公民,從而共同過上優良的政治生活和道德生活。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蔣德海認為,轉變社會風氣,關鍵在於依法治國,營造有利於講理的制度環境。

  (葉祝弟)

熱詞:

  • 社會風氣
  • 道德示範
  • 道德生活
  • 社會政策
  • 社會風尚
  • 衝突
  • 橡皮筋
  • 漏洞
  • 不正之風
  • 上海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