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災區文化建設提議以村為重點推進文化活動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背景】

  截至2011年7月,四川地震災區公共文化設施重建項目完工率達93.7%,文物完工率達82.5%,廣播影視完工率達63.6%,文化市場服務網點全部恢復,整個災後文化恢復重建的5918個項目完工率達92%,四川地震災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硬體”建設跨越了20年。

  在省兩會召開前期,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經過細緻的調查,準備了不少提案,其中,如何加強災區文化建設,豐富災區群眾文化生活,是提案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建議】

  要以鄉鎮為依託,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推進農村文化活動,率先建立起一批質量高、活動正常的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和文化中心戶;建成一批鞏固一批,示範一批帶動一批,逐步建立覆蓋整個地震災區各鄉、村、社的農村文化網絡陣地。

  鼓勵中央、省、市文藝工作者走進災區,開展送文化到鄉鎮、到村社、到社區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群眾的故事,以及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創作反映災後重建、加強民族團結、弘揚社會正氣的文藝節目。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建議間隔幾年補充一些新書,積極探索農家書屋管理員的經費保障機制。

  引導災區群眾自導自演,自娛自樂。汶川、北川等地少數民族群眾本來就能歌善舞,要走“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農村文化發展路子,讓災區群眾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展示自我當主角,把群眾作為農村文化建設的源頭活水。培養群眾文藝隊伍,注重農村業餘文化隊伍建設,指導鄉村挖掘培養民間文化能人,分類分批組織開展村級文藝骨幹培訓,不斷提高災區群眾的文藝創作演出水平。

  把地震災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文化與旅遊文化、生態文化相結合,開展以文藝匯演、攝影大賽、民間體育、美食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節、文體活動等,讓災區群眾在寓教于樂中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藏族羌族聚居地村文化活動中心設藏繡、羌繡室,組織藏羌婦女挑花刺繡,並成立行業管理協會。

  在災區文化館所恢復重建後,應充分發揮其作用,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北川羌族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綿竹年畫博物館等場館的作用,同時辦好綿竹的年畫節、安縣的睢水踩橋會、平武的白馬歌會等民族民間文化活動,確保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真實、完整的存續和傳承,共建災區美好精神家園。

  本版責編 唐偉薦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王小玲

  石小宏 劉宇男

熱詞:

  • 災區群眾
  • 文化中心戶
  •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 文化活動室
  • 推進文化
  • 羌族
  • 農村文化
  • 硬體
  • 博物館
  • 文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