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把歷史課堂搬進博物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 拓玲)在今年的人代會上,中小學教育仍是代表關注的焦點。昨日,王一萌代表就向大會提交了兩件與教育相關的建議。王一萌建議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在校學生歷史文化教育,同時讓非物質文化遺産走進校園。

  讓博物館成為學生大學堂

  王一萌説,傳承中華文明、傳播優秀科學文化知識是博物館應發揮的根本任務。博物館教育是教科書教育的補充,也是教科書教育的解讀與延伸。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學校經常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參觀博物館,而博物館也有面向學校課程的參觀教學活動。利用博物館藏品實施教學,比課堂上抽象概念的教學更適合未成年人的特點。

  王一萌建議將博物館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在博物館現場授課等形式,滲透歷史文化教育的相關內容;同時可明確規定,學生歷史課時應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博物館或遺址保護地上進行,提高教學質量;相關政府部門應要求博物館對學生實行全天候無限次免費開放,積極配合學校教育,讓博物館成為學生的“大學堂”。

  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一直是人類深深思考的問題。王一萌説:“通過學校教育來傳承民族文化,無疑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最佳選擇。”

  王一萌建議,非遺保護應從娃娃抓起。我省有關部門應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非遺進校園活動,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講堂,定期組織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進行技藝傳授;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優秀戲曲進校園演出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廣大青年學生直接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同時,可建設非遺傳播基地,由學校組織學生在各類非遺傳習所或項目保護地進行采風和實踐體驗,逐步在全省大中小學校營造人人知曉非遺、人人熱愛非遺、人人傳承非遺的濃厚氛圍。把非遺項目編成教材進行集中教授;編印非遺少兒宣傳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作者:拓玲

熱詞:

  • 博物館教育
  • 博物館藏品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大學堂
  • 學校教育
  • 組織學生
  • 進課堂
  • 走進校園
  • 課程
  • 在校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