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另起爐灶不如合理移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學者共議京劇傳承

  另起爐灶不如合理移植

  本報訊(記者王娟)“為什麼我們放著幾百年的遺産視而不見,卻往往另起爐灶?”昨日,江城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人民劇院,為孫毓敏紀念舞臺生涯60週年系列演出展開研討,孫毓敏移植地方劇種優秀劇目進行改編的做法得到了眾多支持。

  此次孫毓敏紀念舞臺生涯60週年的系列演出在漢演出三天,《癡夢》、《掌上珠》、《陳三兩》、《棒打薄情郎》、《雙玉緣》等多齣劇目輪番亮相,它們分別改編自崑曲、評劇、越劇、吉劇等劇種,經過重新整理之後濃縮成一小時以內的小戲,將精華集中呈現給觀眾。昨日,省藝研所的楊世雄表示,這些劇目經過改編之後,特點鮮明,不僅傳播了國粹,也培養了一批年輕演員,“把荀派的精神氣兒給延續下來了”。來自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的副教授唐榮,在高校開展戲曲教育多年,他認為此次亮相的劇目都達到了“傳承”的標準,而從地方劇種吸取精華的做法也值得學習,“為什麼我們要放著幾百年的遺産視而不見,卻往往另起爐灶?”

  孫毓敏稱,此次來漢選擇的戲碼原本就是各個劇種的“吃飯戲”,改編前已經過了千錘百煉:“有了好的本子,就成功了80%。再加上合理的改編、濃縮,演員的再創造,觀賞性就更強。排這樣的戲有珠玉在前,對演員也是強迫性提高。”她表示,現在各種藝術節都強調原創劇目,院團不得不在很短的週期裏排練不同的新戲參賽,“我們有那麼多好戲可以挖掘,為什麼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作者:王娟

熱詞:

  • 改編
  • 劇目
  • 孫毓敏
  • 移植
  •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 演員
  • 陳三兩
  • 地方劇種
  • 戲曲教育
  • 系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