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讓百姓走進劇院?人大代表熱議公共文化建設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2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劉歆、劉軼琳1月13日報道:針對上海城市建設發展中的熱點話題,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召開“貼近市民需求,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題審議,從文化設施建設到戲票價格的高低,代表們討論熱烈。

  在今天的專題審議中,人大柏萬青第一個接過話筒説,上海應當傳承發展戲曲文化和本土文化。她説,現在上海很多區級工人俱樂部已經喪失了培養明星的功能,讓很多本土文化後繼無人。對此,她建議上海的劇場“對口”一個劇團,每週免費提供一次演出或者排練,這樣,老百姓就可以走進劇場。

  持有相同觀點的人大代表馬瑜也表示,上海市政府對於精英作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作品演出應當設立專項補貼基金,並建議政府設立優秀劇本基金,對優秀作品進行採購創作扶持。

  馬瑜説,借鑒北京的經驗,上海可以每年評選優秀作品,政府採購一批、推薦一批。目前,上海市政府對各個國家院團的創作補貼非常多,但是演出補貼很少。“如果政府對優秀劇目給予補貼,並通過政府的票務系統和文化政策,改變上海文藝演出票價趨高的現狀,就能讓上海文藝演出讓全體市民共享。”

  龔伯榮代表今天“有備而來”。他對1000名在郊區打工的外來務工者作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60多人都沒有去過電影院,40多人去過,但多數可能是帶著小孩去的。

  龔伯榮説,感覺身邊的農民工真正參加社會公益文化活動很少,商業大片價格又非常貴,如何關注此類群體的精神生活追求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

  人大代表朱利民人為,上海的文化建設一定要更海派,他説,“如果要大繁榮一定要更海派,要更包容,要更寬容。”對此,人大代表楊紹林表示贊同,但如何更海派、更包容?楊紹林解釋説,上海應當為這個城市留下更多的當代文化記憶。

  此外,建設、完善功能完備的公共文化設施等都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唐寧代表説,政府在文化硬體投入上做了不少實事,但還要考慮如何引進更多優秀的作品,“讓這些場館火起來”。人大代表羅懷臻説,上海的文化仍然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一些社區文化中心,尤其是遠郊的社區文化中心,缺乏內容的填足,“這需要持續性給予資金支持。”

熱詞:

  • 人大代表
  • 熱議
  • 文化政策
  • 文化建設
  • 劇院
  • 公共文化
  • 對口
  • 文化設施
  • 海派
  •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