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用什麼名稱取代"農民工"?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21: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Xinhua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大家試圖給農民工撕掉一個歧視性標簽的時候,卻又給他們貼上了另一個歧視的“標簽”。農民工“被改名”,既反映了農民工群體權利的貧乏,也深刻揭示了社會表達權的失衡。

  據報道,近日,李方平等八位律師、學者向國務院寄出《公民建議書》,認為“農民工”稱謂存在歧視成分,提請國務院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政府行文中變更“農民工”稱謂,並借此推動城鄉戶籍平權。

  很久以來,不斷有一些地方政府和各界人士提出給“農民工”改稱呼,其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他們給出的改名方案,卻亂象紛呈。

  有地方把農民工叫做“新市民”,有的叫做“新産業工人”,高驪等4名深圳市人大代表建議使用“援建者”。

  “農民工”這個名稱,的確體現著城鄉壁壘、戶籍鴻溝,但是,用什麼名稱取代“農民工”?

  確實,很多人看到了“農民工”這個稱謂背後的歧視。可是,這種歧視本身是一種權利歧視,而不僅僅是語言的歧視。要改變權利的歧視遠遠不是給農民工改個名字這麼簡單。有人或許認為,改變農民工的處境,保障農民工的權利,不妨先從改稱謂開始。但是,不先解決權利歧視的問題,不先讓農民工和市民享有平等的權利,城鄉二元體制仍然存在,那麼,即使農民工的名字改了,他們如果照樣被排斥在各種城市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之外,他們的孩子上學仍然不得不交贊助費,改名又有多大意義?

  實際上,農民工在哪個城市工作生活,都應該是那裏的市民,而不應帶個“新”字。農民工在哪個工廠做工,本質上都是工人,何必要稱作“新産業工人”。至於“援建者”,更是容易讓人想到中國人對國際上友好國家的支援建設。

  當大家試圖給農民工撕掉一個歧視性標簽的時候,卻又給他們貼上了另一個似乎好聽一點,但還是帶有歧視色彩的“標簽”。當大家在給農民工忙著貼各種各樣新標簽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去問,他們是否同意,是否喜歡?農民工們最真切的利益訴求是什麼?

  這就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現實。在給農民工“改名”一事上,既反映了農民工群體權利的貧乏,也深刻揭示了社會表達權的嚴重失衡。到現在,我們常常聽到地方政府官員的表態,也聽到過律師、學者和人大代表的聲音,可是農民工自己的意見是什麼,卻很少聽到。已經有農民工當選人大代表,這些農民工人大代表是什麼意見?

  要給農民工改名了,可是當事人卻沉默,甚至被沉默。“農民工被改名”説明,一些擁有決策權和話語權的人士,尚未真正用平等的思維來看待農民工,解決農民工的問題。

  改變社會對農民工的歧視,先從保障他們享有平等的權利開始。如何保障他們平等的公民權利,至少不能從忽視、漠視其意願與表達權的“被改名”開始。

  (來源:Xinhua)

熱詞:

  • 農民工
  • 農民工群體
  • 標簽
  • 新産業工人
  • 援建者
  • 被改名
  • 當選人大代表
  • 公民建議書
  • 城鄉二元體制
  • 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