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趣:香不過瀘州酒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酒好不怕巷子深”這句話,流傳甚廣,可它的出處卻鮮為人知。187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出任四川學政,泊船瀘州時,他早聞溫永盛酒的盛名,派人去買,誰知僕人經久不回。原來溫永盛酒坊在深巷中,要蜿蜒很久才能尋到,所以耽誤了時間。張之洞打開酒罈,頓時就覺一陣沁人心脾的酒香撲面而來,他品酒後意猶未盡,遂循香問道,親至溫永盛酒坊飲酒。在這個瀘州釀酒家族的酒坊裏,高朋滿座,酒坊外載酒的馬車延綿不絕,江邊盛酒的船隻往來不斷。如此繁盛的景象讓張之洞感嘆,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啊。乘著酒興,他還當場留下了“酒好不怕巷子深”和“川中佳釀,于斯為盛”兩幅墨寶。從此,“酒好不怕巷子深”就成為了人們描繪美酒的佳話。

  瀘州酒史

  瀘州是我國釀酒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1983年,瀘州市郊出土的第8號漢棺上的巫術祈禱圖中,兩巫師高舉酒樽,昂首相對,證明瀘州當時不僅有酒,而且已懂得“酒以成禮”。宋人編成的《文獻通考》記載,瀘州每年徵收的酒稅在一萬貫左右,佔地方商稅收的十分之一。

  宋代瀘州人已掌握了燒酒制法。當時的大酒,在原料選用、工藝操作、發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質等方面,都與今天瀘州釀造的濃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説就是今天瀘州老窖大曲的前身。

  明代酒城瀘州又開始了新的發展,結果之一就是使當代的瀘州人擁有了現存最完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具有400多年悠久歷史的瀘州老窖窖池。瀘州老窖陳列館裏,珍藏著一隻乳白色筒形粗瓷包裝酒罐,上寫“三百年老窖”,背有“豫記溫永盛酒廠”的款記。據溫氏11代傳人溫筱泉先生回憶:同治8年(公元1869年),溫家九世祖溫宣豫從瀘州舒聚源酒坊購得十口陳年老窖池,釀製三百年老窖大曲。這一包裝證明了大約在19世紀70年代,已有三百年老窖大曲的名稱出現。

  酒國詩錄

  “詩成酒力雄”,自古以來,酒後吟詩,詩中帶有撲鼻的酒香。

  早在漢代,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就寫下了“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筆成賦”的辭賦,對瀘州酒的醇香傾倒不已。

  蘇軾在宋嘉宗四年,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一起遊瀘州,寫下《浣溪沙 夜飲》:“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三杯未盡興尤酣。”黃庭堅曾因貶謫來瀘州住了半年,也吟出了“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的詩句。

  明代詩人揚升奄邀請朋友飲酒作詩,總會開懷暢飲瀘州小市酒:“玉壺美酒開華宴,團扇熏風坐午涼。”他與好友簡紹芳分別,送行時寫道:“艷曲熒弦別思長,華燈相對少暉光,江陽酒熟花如錦,別後何人共醉狂。”

  被稱為“巴蜀第一才子”的張問陶,留下了2000多首詩,大部分描寫瀘州的酒和瀘州的風土人情。他寫道:“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詩中寫出了瀘州的生活習俗、風土人情和釀酒業的興盛。

熱詞:

  • 1983年
  • 酒國
  • 香溢
  • 酒城瀘州
  • 酒旗
  • 張問陶
  • 酒坊
  • 文獻通考
  • 浣溪沙
  • 夜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