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塑"大世界"之意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1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韓正代表在參加上海兩會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接著王汝剛代表講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重塑環人民廣場劇場群時説,“(中國達人秀)節目的演出場地,如能安排在''大世界''那就更合適了。以前的''大世界''是出達人的地方”。顯然,包括韓正在內的人大代表提出重塑“大世界”之意見,其意義不凡。

  重塑“大世界”意義之一,表明我們並沒有遺忘“大世界”這一上海歷史文化品牌。“大世界”位於西藏南路、延安東路交叉口。始建於1917年,建國後曾改名“人民遊樂場”,1958年恢復原名,1974年改名“上海市青年宮”,1981年1月25日大世界複業,定名為“大世界遊樂中心”。“大世界”曾經是舊上海最吸引市民的娛樂場所。解放後,大世界經過改造成為人民大眾休閒娛樂的地方,以遊藝雜耍和南北戲曲為特色,一直以其平民化的風格和雅俗共賞的娛樂節目受到眾多上海市民和外來遊客的歡迎。“大世界”的建築頗具特色,它由12根圓柱支撐的多層六角形奶黃色的尖塔構成,主樓為3幢4層高的建築相連,另有兩幢附屬建築,整個建築佈局新穎獨特。過去民間曾有這樣的説法,“到上海不到大世界,就不算到過大上海”。今天上海人再次把“大世界”列入了重塑的議事日程,可見人們對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尊重、保護和發展之心。

  重塑“大世界”意義之二,表明上海在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所堅持的海納包容之襟懷。上海的文化怎麼建設和發展,尤其是如何看待和理解“海派文化”,多少年來一直是有“百家爭鳴”的,這種“爭”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海納包容精神。上海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城市,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第一城,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近代幾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曾在上海居住,保留的大批文化名人故居,城市文脈、文化底氣相當足。如最早的電影,音樂,最好最大的出版社,媒體都曾經在上海。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以開放的姿態,建設文化大市場,“走出去、請進來”,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電視節,國際藝術節,國際爵士周,國際服裝節……這一切無不是文化開放新景象。與此同時,我們對本土、本地的文化資源也積極保存和挖掘,但相比之下,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步子還可以快一些。今天,我們提出重塑“大世界”,正是落實中央文化建設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行動,證明上海不僅要吸收世界各地、全國各地的文化精品,而且還堅持發展上海自己的“土特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各個層次的文化需求。從政府角度來説,這也是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

  重塑“大世界”意義之三,表明上海兩會的討論話題是務實的,是親民的。每年的兩會,老百姓都十分地關注。誠然,對於佔人口多數的普通市民來説,政府的大政方針要關心,要參與討論,但同時更具有啟示性、激勵性的還是那些個具體的,即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拿到桌面”上來“説事”。作為一市之長,與人民代表共話“大世界”如何重塑,雖然“代表面前人人平等”,市長此時的討論也屬於“一家之言”“個人意見”,但卻使廣大群眾感受到了求真務實的會風。這樣的兩會,老百姓更加歡迎。老百姓正是從這一件件“貼心事”、一句句“貼心話”中,受到鼓舞,由此與兩會同心同德,與黨、政府一條心。這難道不是我們召開兩會的目的嗎?

  以“小”見大,重塑“大世界”之意義不得小看。

熱詞:

  • 大世界
  • 個人意見
  • 説事
  • 土特産
  • 國際電視節
  • 演出場地
  • 會風
  • 故居
  • 上海國際電影節
  • 推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