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側邊欄 掘寶挖墓 請三思而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0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有關專家透露,國家文物局、陜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館等部門再次研究是否大規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遺跡,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陜西乾陵能否開掘的爭論又起,備受矚目。(1月12日《濟南日報》)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位皇帝 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當初有人建議挖掘秦始皇陵墓時,就有人動挖掘乾陵的腦筋。表面上文化氣息十足,其實多半為了經濟利益。你瞧,“經濟學家和文物工作者們預測,乾陵一開,陜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萬遊客”,這足以説明一切。

  目的不純潔的考古往往會收到相反的效果,先不説商業利益驅使下的行為,即便是文化人甚至大師學者的學術癡迷也會造成不可預知的惡果。建國後多次值得我們反思的考古行為中,文人純粹的好奇是主要的推動力量。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範文瀾和張蘇等人聯名向國務院提出《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在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的反對下,周總理指示不要挖長陵而是先挖次要的定陵。結果,定陵挖掘後由於沒有完備的科學條件進行保護,絕大部分文物被毀壞。這直接導致了1965年周恩來總理“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的指示。

  與好奇、科考造成的損失對照,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考古不會有更多的保護意義。陜西此次制定的《唐乾陵發掘計劃》裏寫道:“所謂發掘,就是在採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有氧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機器人)進入墓道,用微光攝像器材採回資料就算發掘成功。如何保護,如何展出應根據資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後的事情了。”這説明一個問題:他們對發掘把握不大,一切都是嘗試。然而哪怕一個微小的差池,都有可能毀掉一座陵墓。

  帝王陵寢,同時也是一個人的長眠之地。我們應當對先人抱有必要的敬畏,對自身的無知保持必要的清醒。在毫無必要的情況下,假如真開挖乾陵的話,誰又能預想到結果呢?如果強挖,與盜墓比起來,又有多少本質上的區別呢?

  姜伯靜 公務員

熱詞:

  • 濟南日報
  • 邊欄
  • 定陵
  • 國家文物局
  • 發掘
  • 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
  • 唐乾陵發掘計劃
  • 遺跡
  • 吳晗
  • 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