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農民工受歧視與否關鍵不在稱謂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0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1日,李方平等八位律師、學者向國務院寄出《公民建議書》,認為“農民工”稱謂存在歧視成分,不利於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提請國務院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政府行文中變更“農民工”稱謂,並借此推動城鄉戶籍平權。近日,出席我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尹志國、劉祥、汪新平等也向大會提交建議,呼籲取消“農民工”稱謂。(1月12日《大河報》)

  近來,關於取消“農民工”稱謂的呼聲和建議一直不斷——去年12月20日,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領導與社科界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呼籲加快戶籍改革,取消帶有歧視性的“農民工”稱謂。今年1月3日,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也提出,廣東將加快研究並適時出臺取消“農民工”稱謂的政策措施,促進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真正融合。

  取消“農民工”稱謂主要是因為其帶有歧視之嫌,為此,深圳人大代表建議將“農民工”改為“援建者”。筆者不禁要問:取消了“農民工”稱謂,將其改為“援建者”,難道他們就不受歧視了嗎?在我看來,如果只改稱謂不改待遇和地位,即使稱謂再好聽,也難逃被歧視的命運。

  比如,“小姐”原來還是一個褒義詞——形容年輕漂亮的女子。然而,近年來有人將“妓女”稱謂改為“小姐”,可以説,“小姐”遠比“妓女”名字好聽,但“小姐”稱謂並沒有改變人們對他們的歧視,反而是把“小姐”這個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再比如,我們現在的地方官員,原來人們稱之為官員大老爺,現在改為“公僕”——人民的僕人,雖然這個稱謂不好聽,卻沒有任何人去歧視它們,反而羨慕不已,人人都想成為“公僕”。顯然,某類人受歧視與否的關鍵不在於稱謂。

  眾所週知,我們的“公僕”、公務員們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有著穩定的收入、豐厚的福利待遇,甚者還有一些“灰色收入”等等,能得到公眾的“尊重”。反觀我們的“農民工”們,他們收入不穩定、工作環境差、沒有任何福利保障,而即便是那點工錢還要被老闆拖欠,無疑,待遇差和地位低才是他們受歧視的根源,而非稱謂。

  所以,筆者關心的不是“農民工”稱謂會被哪一個沒有歧視性的詞語來替代,而是“農民工”稱謂被替代後,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住房、醫療、社會統籌等,能否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服務。如果農民工的這些待遇和地位問題解決不了,再好的稱謂又有何用?農民工需要的不是華而不實的稱謂,而是實實在在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來源:紅網)

熱詞:

  • 農民工
  • 小姐
  • 公僕
  • 稱謂
  • 援建者
  • 大河報
  • 灰色收入
  • 公民建議書
  • 大老爺
  • 盧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