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三樂自掏腰包關愛下一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0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原網-鄭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裴其娟

  鞏義市西村鎮羅口村人王三樂,從一個皮膚科醫生成功“轉型”為村關工委副主任,幾十年來,他堅持“人生自古誰不老,辦點好事留人間”的人生信條,譜寫了一曲關心下一代的讚歌。

  王三樂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上初一時,因家境貧困交不起兩元學費而輟學。但輟學不輟志,當他看到不少鄉親們患皮膚病而備受折磨時,決心學醫,給鄉親們解除病痛之苦。他把家中僅有的錢攢起來,又求親戚告朋友籌夠買書的錢,步行四十里到回郭鎮書店買回《醫宗金鑒》,踏上了自學成材之路。當時是大集體,上工和開會之餘,他常常一頭埋進書裏,重要內容寫成字條裝在口袋裏,有空就拿出來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掌握了皮膚病的治療方法,後來創建了自己的皮膚科診所,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數萬名患者解除了“皮肉之苦”。1998年12月,他的診所被鞏義市衛生局評為“中醫特色專科”。

  診所順風順水之際,王三樂卻不顧親友的反對,加入了剛剛成立的羅口村關工委,並擔任常務副主任。他認為,羅口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學校,學校的希望在孩子。只有孩子們都成材,羅口村的明天才有希望。自己輟學的痛苦仍歷歷在目,他發誓,這一幕決不能在羅口村的孩子們身上重演。

  關心下一代工作吃苦、貼錢、不討好,但王三樂卻幹得有聲有色。他先是帶領一班老夥計們,籌資38萬元建成了羅口小學教學樓,解決了300名孩子的上學問題。接著又馬不停蹄地進駐羅口初中,使只有36名學生、7名教師、面臨停辦的初中擴大到360名學生、20余名教師,跨進了西村鎮的先進行列。為了倡樹良好的校風,他還捐款1000元辦起“校園之聲”廣播站,動員社會捐款建成了辦公室、壁報長廊、圖書館,做雙差生的轉化工作。為了使家庭教育發揮更大作用,他和老夥計們創辦了羅口家長學校,通過各類講座,自費舉辦發行《羅口家教》小報,使學生家長更新了家教觀念和家教方法,在教育學生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門科學,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駕馭的。為了使自己從門外漢變成行家裏手,王三樂購買了《中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海》、《康熙字典》等工具書,每年自費上千元訂閱《河南日報》、《鄭州日報》、《關心下一代報》、《中華家教》、《家長》等報刊,現在家中存書已達2000余冊。他不僅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還把書借給關工委成員、學生家長們學習。見到好的資料,他就自費複印後分給大家。

  在王三樂的努力下,羅口村的家長學校連年來受到鞏義市、鄭州市、河南省的嘉獎,他本人被評為“優秀家教教師”、鞏義市十大新聞人物、鞏義市、鄭州市文明市民、十佳標兵、“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傑出公民”等。

  近期,年近八旬的王三樂把自己多年來在家教方面的經驗、心得編印成了一本小冊子《晨露絲雨》,並自費印刷600余份,向學生和家長贈閱。

熱詞:

  • 王三樂
  • 家長
  • 教師
  • 辭海
  • 現代漢語詞典
  • 鄭州日報
  • 康熙字典
  • 河南日報
  • 醫宗金鑒
  • 診所
  • 搜索更多王三樂 家長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