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精神文明建設典型】城市更文明百姓更幸福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2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南京1月12日電(記者蔣芳)“揚州城裏好人多。”除了美輪美奐的古城美景,這是江蘇揚州如今留給外地遊客新的美好印象。揚州人自身更有著切身的體會:闖紅燈的少了,公交車上讓座的多了,樓道“牛皮癬”不見了,背街小巷也乾淨了……正是依靠著人人文明的“軟”實力,揚州近日順利躋身全國文明城市之列。

  坐在鋪了光緒年間青磚的小院裏,老街坊吳德祥笑得很愜意,最近他終於告別了跑公廁、倒馬桶的日子。“如今住在這裡和新城區的現代小區一樣舒適,更有別人享受不到的深巷安靜與古城文化。”

  這一改變得益於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揚州累計投入6億多元對一批文化古跡進行保護性修繕的同時,對12個歷史街區規劃保護的每幢民居逐一修繕,已有1500多戶老城居民和吳德祥家一樣告別了馬桶和煤氣爐。

  “整齊美觀心舒暢,笑逐顏開壽命長。”在揚州友誼社區住了28年的錢永飛老(微博)人看著煥然一新的樓道,詩興大發,稱讚改造後的社區。

  在創建過程中,這個社區累計投入1500萬元,全面更新了1560戶居民的自來水、煤氣、網絡和落水管網,令這個曾經“賣了痛心、住著憂心、提起煩心”的社區成了居民“舒心、放心、開心”的好家園。

  一件件觸手可及的民生實事,使老百姓真切享受到了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實惠,進而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主力軍。

  晚上6點多鐘,正是交通最忙的時候,8歲小姑娘周典在媽媽的陪同下站在斑馬線旁,緊盯著過往的行人和車輛,舉著交通指揮旗,提醒行人在線後等待紅燈。母女倆各司其職,配合默契。這種由孩子和父母搭配的文明創建“親子崗”推行以來,已註冊登記了100多對。

  看著這些“小不點兒”,87歲的老兵邵金水很欣慰:“發揚老兵精神,我們不輸年輕人!”他組織的老兵志願者巡邏隊3年多來已巡邏近2.5萬里,小區裏的治安案件大幅下降。

  在這些凡人善舉的背後,矗立著“揚州好人”的群像:王文清從1993年至今獻血8萬多毫升,相當於一個成年人血液總量的15倍,捐助對象多達200多人;陳鶴琴10多年如一日照顧一群非親非故的孤老;馮伯來、劉逸蓉夫婦用21年的真情精心照顧著一位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張梅琴17歲就用她那稚嫩的雙肩負起了獨自照顧半身癱瘓養父的重擔……“總結揚州創建成功的經驗,政府的‘硬’投入固然重要,人人文明的‘軟’實力更是核心競爭力。”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秋年説。

熱詞:

  • 精神文明建設
  • 文明創建
  • 美景
  • 詩興
  • 深巷
  • 民居
  • 光緒年間
  • 遊客
  • 歷史街區
  • 文化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