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經典常讀常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0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文敏

  作為北京圖書訂貨會的前奏,三聯書店推出《話題2011》,對2011年的社會熱點進行深度解讀。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以及《話題2011》的作者楊早、薩支山等來到三聯韜奮書店與廣大讀者對話。記者也就中國文化的創新問題對陸建德先生進行了訪談。陸建德是杭州人, 在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回國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記者:一般人以為社科院文學所裏都是研究純文學的精英,但你們為什麼會參與討論社會熱點問題?

  陸建德:文學所的讀書風氣非常好,同事們興趣廣,喜歡“雜食”,視野開闊,不會把文學與社會隔絕開來。《話題2011》撥開“錢雲會”與“藥家鑫”案的迷霧,深度解析“辛亥”與“民國”熱的原因……它秉承獨立個性、人文立場,對事件不作簡單的、情緒化的判斷,作者們把這些事件嵌入歷史的譜係進行分析,力求對我們的民情和社會土壤有深度了解。學者參與這些話題的討論有助於整個閱讀群體的成熟。

  記者:文學所關注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情況嗎?

  陸建德:在文化創新方面,文學所承擔了一些社科院和國家級的研究項目,但創新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每種文化都會有盲點,自己不太意識到。現在有許多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成外文介紹到國外,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無法與村上春樹的小説相比。有人也抱怨過翻譯的問題。翻譯是有問題,不過,文學作品的轉譯不僅僅是一個文字的轉換。中國許多作家的作品並不是中國人翻譯的,那些譯作都被翻譯者修改過了。所以中國文化要走出去,道路還十分漫長。

  記者:你曾經説過,文學作品需要重新解釋、重新發現,你有具體所指嗎?

  陸建德:我具體指的是文字或者文學的潛能。經典是常讀常新的,不同時代的人讀出不同的意義。《三國演義》、《水滸傳》、《三言兩拍》等小説裏的人物、對話、風物細節就是對中國民間文化的最好詮釋。但我們一方面要愛自己的文學傳統,另一方面要有問題意識,在欣賞和反思中塑造新的自我。我小時候很喜歡《水滸傳》,英雄們的綽號都背得出,多年後重讀時卻有了異樣的感受。像武松醉打蔣門神,過去一般都認為蔣門神有縣衙當靠山,搶了施恩的快活林。武松發配後受到施恩的照顧,所以出頭幫他奪回了快活林。其實施恩也有以公謀私的一面。武鬆快意恩仇, 知恩圖報,但是他判斷好人的標準往往是“待我好”,梁山好漢的評判標準都是如此。一個公平有序的社會,更重要的是看人們如何對待陌生人,菜園子張青夫婦待陌生人如何?我有時覺得中國文學中缺少對自我的審視,形成個人和社會的隔閡。偉大的文學都需要自我批判精神,文學研究也要有比較的眼光和問題意識,不然很難真正認識中國文化自身的特色。

熱詞:

  • 陸建德
  • 水滸傳
  • 話題2011
  • 三國演義
  • 武松
  • 民國
  • 錢雲會
  • 問題意識
  • 文學作品
  • 醉打蔣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