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清景一失後難摹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4日 0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靈感,這個十分迷人而又充滿神奇色彩的字眼,讓多少有志成才者為之傾倒,為之嚮往。作家的靈思、軍事家的奇謀、科學家的發現,等等,無不得益於靈感的幫助。而詩人對靈感則更為青睞,靈感襲來,詩思泉涌,詩興潮發,“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古絕唱,由此而生。深諳靈感之妙的宋代詩詞大家蘇軾在詩中寫道:“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意在告誡詩壇同仁,當詩思出現、詩潮涌至,必須像追捕逃犯一樣把它抓住。否則,清景一失,靈感難以再現,無處尋覓。

  人才學研究認為,創造是人才的本質特徵,而創造須依賴創造性思維,即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結合。其中,靈感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並貫穿于創造性思維之中,沒有靈感或靈感思維就不能創造,不能突破,也就難以成才或成為大才。因此,有志成才的青年官兵,應該從上述詩人的詩作情懷和人生感悟中受到啟迪,在創造性實踐中激發和捕捉靈感,把自己鍛造成才。

  靈感源於艱苦的思考與探索。這裡還是以詩人為例。南宋著名詩人戴復古在其《論詩十絕》之一中寫道:“詩本無形在窈冥,網羅天地運吟情。有時忽得驚人句,費盡心機做不成。”此詩于無形中揭示了靈感源出的真諦,即詩人靈感──“忽得驚人句”的産生,正是來源於平日的艱苦思索──“費盡心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同樣,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辛棄疾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與戴詩表達的意蘊如出一轍。在成才道路上,青年官兵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靈感需要竭心盡力的執著、孜孜以求的精神和艱苦勞動的投入,須知“靈感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列賓語)

  靈感源於內心的熱愛與癡迷。“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有了熱愛,自然和生活中看似平常的東西,就能激發出詩人無數創作靈感。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等名句,皆是如此而産生。與熱愛相比,癡迷則更能催生靈感,誕生名作。唐代詩人賈島為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句中用“敲”字還是“推”字,竟然“推敲”得連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都忘了避讓,留下一段詩壇佳話。青年官兵不妨學學賈島的這股癡迷勁,在熱愛和癡迷事業中,生發靈感,創造成才。

  靈感是沉積在無意識裏信息與意識瞬間的溝通,是瞬時出現的智慧之光,稍縱即逝,需要即時捕捉。為此,有經驗的詩人都有自己巧妙的方法。唐代詩人李賀常騎驢外出,隨身帶一錦囊。每遇靈感涌現,即寫于紙上,放入囊中。蘇軾曾將把握時機捕捉靈感比喻為“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為防靈感逃逸,“到處無不以筆硯相隨”。當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在夜晚睡覺時,每遇靈感襲來,數度起床,及時錄下佳句,故有“詩思不如潮有信,燈花夜半幾番紅”的佳話。上述這些獲取靈感的方法,對於青年官兵成才而言,都有值得借鑒之處。

熱詞:

  • 景一
  • 青年官兵
  • 詩思
  • 謝靈運
  • 論詩十絕
  • 創造性思維
  • 唐代詩人
  • 時機捕捉
  • 詩壇
  • 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