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麻石路的記憶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喬宗玉

  上初中的時候,每天要路過通泰街,爸爸指著那坑坑洼洼的麻石路,對我説:“你看,那就是‘老長沙’的印跡!”因為抗戰時一場“文夕大火”,兩千年楚都的古城長沙被燒得片甲不留,後人回憶,“麻石路全被燒紅”。故而,長沙成為全國最沒有古城氣息的古城。惟有這麻石路,還記錄些許“老長沙”的回憶。舊時王謝堂前燕,飛躍在這尋常“麻石路”……

  在1938年抗戰“文夕大火”之前,長沙借著湘江水運的便利交通條件,位列全國“四大米市”之中,經濟活躍,商業發達。一場“文夕大火”,長沙城“百年締造,可憐一炬”,哀鴻遍野,慘狀與受“二戰”戰火毀壞的斯大林格勒、廣島、長崎同等。我時常感嘆湘人自強不息精神,儘管國破家亡,可長沙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園,在困難中自信前途光明,從未發出悲音,不曾像日本人,大和民族通常對廣島、長崎的苦難一悲再悲,而忽略了自己給別的民族帶來的災難。

  我的印象中,騎單車最怕過麻石路,路面凹凸不平,單車輪胎也起伏跌宕,顛得我腦殼發暈,還得小心車籃子裏的書包“蹦”出來。可下雨的時候,豆大的雨滴落在麻石路上,“啪嗒”一聲,濺起水花,聲與影,都是美的。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象,撐著油紙傘的旗袍美人,在麻石路上飄然而過,她是誰呢?她有可能是日後上海灘大明星、曾于徐州會戰期間在漢口穿上軍服、協助國民黨第三廳宣傳抗日的長沙姑娘胡萍,也有可能是在長沙讀書、抗戰時投筆從戎的中國第一位女軍人作家謝冰瑩……長沙這方水土,養出來的女孩子性情在南方女性固有的“柔情似水”同時,融入了許多倔強、剛烈,多半有些不讓鬚眉的氣息,敢於承擔國家重擔。

  近年,長沙市政府修繕了許多背街小巷,其中,潮宗街、太平街這兩條鋪著麻石路的歷史文化老街,最惹人遐思。潮宗街原來就是長沙米市所在,晚清長沙民眾的“搶米風潮”,加速了大清帝國反動統治的分崩離析。走在潮宗街的麻石路上,你會看到老教堂、看到抗戰時居民避難所、防空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最有紀念意義的,應該是文化書社、八路軍在湘通訊處這兩處紅色舊跡。1920年7月,青年毛澤東在潮宗街租了三間房,開辦文化書社,傳播馬列主義思想;而“文夕大火”之夜,八路軍在湘通訊處的同志們在周恩來、葉劍英帶領下,救助、疏散火災災民,可歌可泣。

  太平街,自古就是一條繁榮的商業街。今天的人們,可以看到街上許多老式商鋪,感覺時光在倒流。美孚洋行、太平糧倉、利生鹽號……這些老宅,似在敘説著往昔的繁華,腳下的麻石路曾經車水馬龍,夥計們忙著裝貨、卸貨,客人們進進出出,小小太平街風生水起,宛如長沙的華爾街,體現著全城的金融行情。走在太平街臨近解放路那頭,便是賈誼故居,數千年清幽靜默,“賈長沙”感嘆“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成為湖湘文化的源泉,王夫之、曾國藩、左宗棠等湖湘名流亦是踏著麻石路,前來追訪賈誼的足跡……

熱詞:

  • 麻石路
  • 文夕大火
  • 潮宗街
  • 太平街
  • 二戰
  • 四大米市
  • 古城
  • 文化書社
  • 斯大林格勒
  • 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