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八閩“非遺”進坊巷 傳統技藝有傳承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2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福州1月9日電 題:八閩“非遺”進坊巷 傳統技藝有傳承

  中新社記者 張羽

  將麻繩綁在手上,用力地拉拽繩索,數十斤重的“線獅”就能在舞臺上展現各種俏皮姿勢。年僅21歲的黃文龍是“拉線獅”表演者中最年輕的一位,年輕力壯的他尤為賣力,雙手卻被麻繩勒得通紅。

  “2012福建非遺進三坊七巷活動”9日在福州拉開帷幕,霍童線獅、建甌挑幡、莆田車鼓、高湖舞龍等源自八閩各地的民俗表演,在福州南後街輪番上演,令人叫絕。

  笨重的“線獅”在繩索的牽引下,在舞臺上“飛”來“躥”去,一段表演下來,黃文龍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噓噓。與他一道表演的,有40多歲的中年男子,也有年逾6旬的老漢,他們説,“一定要把祖宗留下來的絕活傳承下去”。

  寧德霍童線獅又稱“抽獅”,現留存于福建寧德霍童鎮,當地人稱之為“打獅”,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喬裝動物的雜技節目。2006年,霍童線獅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

  黃文龍告訴記者,每年農曆“二月二”,霍童鎮都會舉辦燈會,而線獅表演是“二月二”燈會中最具特色的節目之一。“小學二年級時首次看到線獅表演,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從小耳濡目染讓黃文龍漸漸愛上了這門民間技藝,15歲時,他在親戚的教導下接觸“線獅”,並登臺表演。如今,黃文龍一邊學其他手藝賺錢,一邊拉線獅,“一直以來父母都十分支持”。

  霍童線獅表演團團長黃振鍵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目前,團隊主要由黃氏家族成員組建,有近60人的規模,年紀最大的已經70多歲。“也有很多14歲左右的孩子邊上學,邊訓練,這樣祖宗留下來的‘遺産’才不會青黃不接。”他説。

  據了解,此次非遺進坊巷社區活動,是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全面的一次進駐活動。活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非遺活動,包括大型民俗雜藝巡遊表演、戲劇曲藝表演、非遺項目展覽等。

  不僅如此,壽山石雕國家級傳承人馮久和、廈門漆線雕國家級傳承人蔡水況、同利肉燕省級傳承人陳君凡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也將在南後街進行現場展示。“非遺進坊巷活動”將延伸到春節元宵過後,非遺展覽等“文化大餐”將持續到三月份。

  福建省文化廳廳長陳秋平表示,“非遺”不僅要進坊巷,還要進入學校、社區,縮短民眾與“非遺”的距離,以促進民眾了解和保護“非遺”,共同建設文化精神家園。(完)

熱詞:

  • 坊巷
  • 傳承人
  • 非遺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傳統技藝
  • 黃文龍
  • 二月二
  • 廈門漆線雕
  • 線獅
  • 八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