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翠亨新區被寄予高校聚合厚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校規模經過10年擴張發展,當大學城“産能過剩”的問題開始拋出時,中山市卻陷入了關於高校平臺建設的另一種尷尬:高校資源難以承載社會經濟發展的定位需求。在今年的政協第十一屆中山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九三學社中山市委會的報告指出,與珠三角同類城市相比,中山市的高等教育在發展規模、教育教學質量、辦學層次和科技攻關能力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資源分散,規模化高校資源整合平臺缺席

  20世紀90年代末,伴隨對新一輪國際製造業承接平臺的構建,珠三角地區開始了高校規模的擴建動作。如廣州選址番禺、東莞定位松山湖、珠海聯動東西部,各城“大學城”相續成型。

  1999年,珠海市分別在東部高新區和西部沿海新興工業園區周邊劃出14平方公里用地,無償劃撥給準備引進的大學名校;東莞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成立,以打造人才高地、優先發展科技及教育産業的定位,將其培育為“東莞乃至珠三角著名的培訓教育基地”;與此同時,廣州番禺大學城、佛山獅山大學城也開始投入使用,一個個高校資源聚攏、整合平臺在珠三角地區迅速形成。其間,中山市在高校資源格局方面的改動,僅在兩個事件中得到體現:一是2002年,將原中山大學孫文學院併入電子科技大學;二是2003年,廣東藥學院與中山市人民政府簽約合辦廣東藥學院中山校區。

  直到2007年,五桂山職業教育園區項目成立,中山市搭建高等教育資源整合平臺的意識得到初步體現。但該教育園區的定位僅停留在廣東省理工職業學院、中山市中等職業學校以及中山市實訓基地這三個校區,辦學規模、科研平臺等資源與周邊城市的大學城還有相當程度的距離,聚攏及輻射力也相對薄弱。

  把握契機,可借翠亨新區突圍高校資源格局

  從珠三角周邊城市大學城的發展來看,高校資源的聚攏將産生社會和經濟兩大方面的效益。以珠海為例,經過10年的發展,該市大學城已經吸引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等數十所高校落戶,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層次齊全的人才培養高地;據媒體報道,珠海地方財政為大學城投資6億多元,但借此撬動了70多億元的社會直接投資;10萬學子每年帶來1億多元的消費稅,珠海文化産業年産值達355億元,佔該市GDP的5%。

  相對而言,中山市高校平臺的人才聚合和經濟帶動能力則表現平平。針對目前中山高校資源相對分散、資源共享平臺薄弱的現狀,對高校進行統籌協調和管理指引的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專家指出,基於中山市目前的土地資源限制和城市規模現狀,在中山市興土木大建大學城的規劃並不一定是絕對的方向,但優化高校資源、建立高層次的科研、教育平臺卻是大勢所趨。以珠海、廣州、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的高校建設經驗來看,將大學城或高校聚集群設立在土地資源相對寬鬆的城郊,不失為一種利用高校資源撬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功實踐。

  中山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仕倫教授指出,若能借助翠亨新區建設契機,引進國內知名高校、或者與國際知名高校聯合辦學,必將提高區域發展戰略的定位層次,為新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引擎;甚至,若前期規劃得當,政府部門將之提升至城市發展戰略的話,此次契機或將帶動整個城市高等教育格局的成功突圍。

熱詞:

  • 大學城
  • 翠亨
  • 五桂山
  • 高校建設
  • 新區建設
  • 辦學層次
  • 實訓基地
  • 高等教育資源
  • 校區
  • 廣東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