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14倍不公平背後有座特權“五指山”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4: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09年媒體曝光廣州市9家機關幼兒園一年獲補貼6000多萬,一時非議不斷,面對質疑相關部門曾表示過要逐步取消對機關幼兒園的補貼。但7日公佈的廣州市本級2012年部門預算(草案)顯示,給8所機關幼兒園的財政預算非但未有減少,相比2010年的5115.97萬元還增加了2000多萬,高達7524.21萬元。(1月9日 《南方都市報》)

  每年新學期伊始,家長對“入園難”的抱怨總能見諸報端。其實,找到一家幼兒園上學並不難,只是在普遍的升學壓力下,父母們希望為孩子們找到“好”的幼兒園,這樣孩子們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優質教育資源的“供不應求”本身就導致了一部分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兒園,教育的機會公平時常因此而“寒了心”。

  這個時候政府恰恰應該履行好資源的掌勺人角色,將不大的“教育蛋糕”公正地進行切分,而機關幼兒園天價補貼則將一個“權者多得”的資源分配邏輯和盤托出,也等於是將“人生而不平等”的等級法則強加到孩子們身上。

  機關幼兒園的高昂補貼之所以戳痛人心,即在於它對教育機會均等的“扭曲”。在公共財政有限的情況下,它們應被用在刀刃上,簡單地説,抽象的公平涵義需要用實實在在的財政撥款來詮釋。如果説空談孩子們入園機會不平等顯得隔靴搔癢的話,不妨將其換算成“人均教育消費”來比對。

  2009年廣州市第一幼兒園獲得預算支出1997.91萬元,當年秋季該校獲財政預算606萬,按網友推算,假如秋季該校有208名幼兒,分攤到每個幼兒頭上每年花掉納稅人的錢21563元。而據媒體報道,海南一家民營幼兒園每學期學費500元,生活費200元一月,再加上車費、保險費和書本費,一個孩子一學期下來花費也不過1500左右。按人均的教育消費看,前者是後者的14倍多。如果説公平應像陽光般打在每個人臉上,那麼,這赫然的14倍不公平不啻是將其打入了暗無天日的冰霜之下。

  懸殊的差別背後是權力本位下的資源分配法則,導致的結果就是從幼兒園起孩子們就處於拼爹拼媽的陰霾之下,父母是機關大院的就上富麗堂皇的市中心的機關幼兒園,吃喝不愁,每年還有數百萬的補貼,父母是進城農民工卻只能在破落的城中村或郊區上一個連正式的教師都無的私營幼兒園。這種身份級差下的教育機會分化,實質上是對孩子們平等人格的一種歧視。

  據説,到2010年底,,廣州共有幼兒園1532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298所,佔比超過了八成。但根據《廣州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的規定,對民辦幼兒園的補貼每年劃定的經費僅限為“不少於2000萬”,相比幾個機關幼兒園補貼就達到七八千萬,這點錢委實少得寒磣而令人心酸。

  在公立幼兒園越來越少,民營幼兒園逐漸替補為學前教育主體的現實語境下,民營幼兒園理應得到更多公共財政的傾注,然而,在以權力部門附庸做牌匾的機關幼兒園面前,它們卻只有靠邊站的份。教育公平喊了許多年,末了才發現特權的磐石一直橫亙在眼前,而我們始終沒有掙脫它的“五指山”。説一千遍教育公平,不如先砸碎了特權階層“資源獨佔”的囚籠 。(王艷春)

熱詞:

  • 五指山
  • 機關幼兒園
  • 教育公平
  • 南方都市報
  • 優質教育資源
  • 孩子
  • 教育消費
  • 替補
  • 民辦幼兒園
  • 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