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邦訊技術被稱神州泰嶽第二:高度依傍三運營商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明天,致力於無線網絡優化系統的邦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邦訊技術”)將接受中國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在公司發展的歷史上,多位攜專利而來的股東都以超低折價出局,公司亦因高度依傍三大運營商而被稱為“神州泰嶽第二”。

  傍三大運營商

  自2002年成立至今,邦訊技術的發展壯大可謂命途多舛、一波三折,直到2006年上半年尚處於凈利潤虧損中。但到了2008年,就已實現了5000余萬的營業收入與近150萬的凈利潤,2009年,凈利潤更是一舉攀升至3000余萬。而這其中超過90%的收入,則要歸功於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

  招股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1年1-6月,邦訊技術面向上述三大運營商的銷售額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9.08%、90.03%、96.04%、97.27%,平均比重高達90.60%,其中僅對大客戶中國移動的銷售額佔公司營業收入的平均比重為63.26%,客戶群體十分集中。

  熟識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一定沒有忘記那些正深陷神州泰嶽股價暴跌泥淖中的戰友。神州泰嶽的主要業務飛信高度依附於中國移動,雙方合約已經到期,但卻尚未將進一步合作達成共識,曾經紅極一時的“200元股”神州泰嶽股價因此跌跌不休,囚禁了無數股民。邦訊技術自己也意識到了這類風險,由此,該公司也被股民戲稱為“神州泰嶽第二”。

  原始股東賠錢退出

  之所以説邦訊技術命途多舛,另一表現就是其成立不久就先後遭到三位核心人物“拋棄”。

  2002年10月24日,自然人楊利平、程龍以註冊資本500萬元成立邦迅聯合(邦訊技術前身)。其中,兩人分別以現金10萬元、專利技術“信息採集系統”240萬元出資,各自佔股50%。

  好景不長,兩個半月後,程龍就因本職工作繁忙而無暇以顧退出公司,分別將其所持邦迅聯合股權中的150萬元出資轉讓給楊利平,100萬元出資轉讓給楊利平之子楊泉,轉讓款9萬元。亦即,程龍不僅顆粒無收地轉讓了專利,甚至賠上了1萬元現金出資。

  2003年12月16日,楊氏父子即以60萬元的總價將凈資産高達485.29萬元的公司賣給了張慶文、戴國裕二人。

  如果戲劇性的轉讓就此終結,邦訊技術還遠遠稱不上命途多舛。張、戴二人獲得股權後,遂以評估值為2000萬元的非專利技術“移動通信網絡優化延伸覆蓋系統”增資,增資後,戴國裕以1125萬元的增資額佔股37.50%。但是兩年不到,戴國裕以50萬元的總價將上述註冊為1125萬元的資本出售給其堂妹、張慶文的妻子戴芙蓉。

  事情到此告一段落,邦訊技術的股權此後就掌握在了張氏夫婦手中。

  欠繳五險一金572萬

  在社會責任方面,邦訊技術做得似乎也不夠好。招股資料顯示,邦訊技術自2010年初以來,除了在讀實習生和勞務人員外,發行人為全部員工辦理了五險,並於2011年1月開始執行住房公積金制度。但是,2008年至2011年1-6月,邦訊技術累計欠繳社會保險金額合計418.61萬元,欠繳公積金金額合計153.73萬元。

  對此,邦訊技術的保薦機構及律師均指出,雖然公司已經開始按規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但其歷史上確實存在不合規情況。邦訊技術實際控制人張氏夫婦亦對被責令補繳等做出承諾。

  大同證券IPO投資顧問劉雲峰及北京未名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洪明均指出,這並不對上市構成實質障礙,但對一家擬上市的公眾公司而言,應首先盡到社會責任。

  本報記者 苗慧

熱詞:

  • 邦訊
  • 運營商
  • 楊利平
  • 神州
  • 神州泰嶽第二
  • 2008年
  • 程龍
  • 招股
  • 股民
  • 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