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者,毅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0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天,他緊張地編排越劇團的新劇目,餐風宿露行走在鄉間,賺取維繫生活的微薄“口糧”。

  而一得空,他又會不分晝夜地躲在小房間裏擺弄一個個不起眼的玩偶,為他們置辦新裝,大手大腳花掉七萬元。

  這是民間木偶劇藝人李貴富的雙面生活。

  兩個畫面有些突兀,有些格格不入,但圈點出的正是諸多民間藝人真真切切的每一天。他們用另一份職業,用加倍的辛苦呵護著民間文化的種子。他們在期待,終有一天,種子會重遇春天,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我願意把這種文化堅守理解為民間藝者的高貴毅心。

  它是孤獨的。

  在手工業時代形成的各種民間工藝,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被冷眼旁觀,甚至“冷嘲熱諷”,也許,有些民間藝人自己也懷疑過存在的必要吧。

  懷疑帶來放棄。李貴富20年前一把火燒掉了家裏的木偶人,從此與它訣別30年。像這樣,在全國大地上,不知不覺就此消逝的非遺項目並不在少數。民間藝人的偶爾動搖,帶給文化遺産的是一種“滅頂之災”。

  放棄是容易的,拿起才是真英雄。

  隨時光老去,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們也在一天天在孤獨中老去,有人從18歲等到58歲,守著一份不可能帶來任何物質的技藝,這段潛伏期,辛苦自知,沒有一顆堅毅的心,拿什麼來支撐呢?

  李貴富和他的木偶又是幸運的。

  我們一腳邁入文化大繁榮時代,全社會開始搶救、保護那些丟失的“毅心”,全中國搶回的“非遺”項目達1400余項。70厘米高的新木偶已基本成形,10米長的臺子也已經搭起來,李貴富的木偶復活了。

  對於那些有倖存活的“非遺”,藝者的“毅心”也並不能“功成身退”。

  “許多民間技藝退出視線,大多是因為與現代社會不兼容,我們身懷其藝,就要把它重新與社會接通,不然最終還是會走向死亡。”國家級非遺項目廣東織金彩瓷的傳承人余培錫這樣説。他利用各方資源潛心研究達數十年,在繼承傳統花式的基礎上,吸收中外藝術精華和現代生活題材不斷設計新花式,迄今已獨立創作新花式600多套,授徒500多人。

  藝者的毅心,還可以被放大。

  如今,非遺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浩大場面,它成為一個國家力量的“受力者”。需要警惕的是,這種全社會的守望不該是機械地記錄或封存為檔案,需要每個人從內心深處感悟,理解藝者之心。

熱詞:

  • 李貴富
  • 民間藝人
  • 口糧
  • 毅心
  • 非遺
  • 種子
  • 民間工藝
  • 潛伏期
  • 劇目
  • 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