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千回百轉"的遺憾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3: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管誰先離開人世,另一位就要負責把他們所有的財富用來資助需要幫助的孩子。”這是96歲老人李清泉和湯梅君生前的約定。7年前,湯梅君先走一步,李清泉兌現對愛人承諾,立下遺囑,捐出徐家匯地區價值300萬元左右的房子。一年前,李清泉也離開人世。經過一年千回百轉,兩位老人的心願終於達成。(1月8日《新聞晨報》)

  李清泉退休前一直是南京大學的法文教師,妻子湯梅君是南洋模範中學的老師。對於孩子,夫婦倆都有解不開的情緣。李清泉去世後,這份愛的遺囑被揭曉:“我和妻子湯梅君一向有資助貧困子女就學的願望,因此在我去世後,除拿出一萬元酬謝外甥顧慰源喪事之勞外,其餘全部財産(包括動産和不動産)全部捐贈西南地區,作為該地區貧困孩子的教育費用。”兩位老人一生清貧,節衣縮食,卻捐出了全部財産扶困助學,自然讓人深深的感動,到網上看看,向兩位老人致敬、為他們感動、祝他們一路走好的帖子“砌成”了一座座“高樓”,這就是人心,就是對愛對善嚮往的最真實的展現。

  然而新聞導語中那“千回百轉”4個字,同樣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印證這4個字的新聞事實是:“2010年年底,顧慰源開始為捐房奔波。可是他輾轉了多家機構,很多機構並不願意接收。顧慰源説:''幾家機構從來沒有碰到過捐房的情況,況且捐房的老人已經過世了,害怕會産生糾紛。''於是,顧慰源找到了徐匯區民政局,又輾轉找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徐匯分會。

  作為讀者,我們十分慶倖兩位老人在上海還有個至親的外甥顧慰源先生,而顧先生也深為舅舅舅媽的愛心所感動,為實現兩位老人愛的心願,不辭辛苦地奔波了一年,終於玉成善事。如果兩位老人在上海沒有親人,他們的這份心願,誰又來幫他們“千回百轉”呢?這中間有沒有制度“漏洞”需要“打補丁”或者需要“升級更新”呢?

  新聞報道中沒有説明是哪幾家機構拒絕了老人的捐房,他們也許有各自的原因,各自的説辭,但徐匯慈善基金會能做到的,其他機構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中應該也能做到。他們的擔心歸根到底還是怕麻煩,這樣的怕麻煩心理,在老人的愛心善行面前,尤其讓人遺憾!如果專職慈善的機構都因為怕麻煩而不能善待“善行”,那再呼籲人心向善還有多大的底氣呢?

  我國的慈善事業需要更快更好地發展,要發展就需要規範的制度環境,這個制度環境不僅包括完善的制度,更包括慈善機構敬業樂善、不怕麻煩、努力方便行善人的制度執行力。這也是“千回百轉”的遺憾帶給我們的啟示。

熱詞:

  • 善行
  • 千回百轉
  • 新聞晨報
  • 高樓
  • 打補丁
  • 漏洞
  • 老人
  • 執行力
  • 制度環境
  • 新聞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