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2年考研大軍達到165.6萬,這是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連續第8年達到百萬人以上,也是連續第三年以超過10萬人的幅度增長。(1月7日 《法制晚報》)
連續3年超10萬人的幅度增長,看起來有更多的學子渴望知識去跳碩士這個龍門,但對比多年來的各方面信息,碩士文憑或將成為雞肋。
學歷決定命運,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時間裏,這句話得到了充分檢驗。80年代初,中專學歷就不愁分配,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是幹部身份、鐵飯碗。到80年代末,專科增多,中專不再吃香。到90年代初,本科走俏,中科次之,中專開始沒有市場。隨之,本科成為平常,考驗風氣,碩士研究生就像80年代初的中專,尤其在公務員招聘初期,研究生很多時候可以免筆試。
就業既然是一個市場,就要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就會有買賣雙方市場變化。隨着國家教育體制的轉變,大學教育模式已經從當年的精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就業出現了買方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大學生挑來揀去,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個現實。碩士研究生也從當年的“皇帝女兒不愁嫁”,走進了“就業難”,但還是比普通本科要好一點。
其實,早在2009年2月末,合肥市城管局公開招聘城管隊員,就有11名碩士畢業生當選,和本科上從事同樣的工作,當時就此事展開了讀書有無用處的討論。現在,即便是一般的二類大學,除了一些緊俏專業外,也開始不再招聘碩士研究生。而在企業經營中,很多工種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太高,本科已經足夠用,更別説碩士研究生了。另外在同等産出的前提下,學歷越高,需要支付的固定成本越大,企業利潤就越低。而在公務員考試中,越來越注重實際能力,碩士研究生開始和本科處於同一起跑線,已無優勢可言。
碩士研究生貶值,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企業和行政用人,已經從“看廣告(文憑)”走到了“看療效(實際能力)”的階段,實踐證明,碩士研究生學歷高和能力強往往不成正比。另一方面,碩士研究生的擴招,尤其是民辦學校可以招收研究生,使碩士研究生人數迅速增多,而市場需要卻沒有與招生人數同步發展。在實踐中,碩士研究生因其學歷而“高不成低不就”,也影響了其就業。
現實我國社會更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就告訴碩士研究生們,不能再沉迷在一紙文憑中,而應該盡可能地多掌握知識,並有意提高專業技能,進而有一技之長。如果碩士研究生過分強調文憑,而忽視能力建設,最終社會各方面都會感覺到碩士文憑已經成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