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有感於一對耄耋老人"愛的遺囑"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管誰先離開人世,另一位就要負責把他們所有的財富用來資助需要幫助的孩子。”這是96歲老人李清泉和湯梅君生前的約定。7年前,湯梅君先走一步,李清泉兌現對愛人的承諾,立下遺囑,捐出上海徐家匯地區價值300萬元左右的房子。一年前,李清泉也離開人世。經過一年千回百轉,兩位老人的心願終於達成。(1月9日《北京晨報》)

  據報道,兩位老人沒有子女,從事教育工作一輩子,對於孩子,夫婦倆都有解不開的情緣。直到李清泉老人去世後,這份愛的遺囑才被揭曉:“我和妻子湯梅君一向有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就學的願望,因此在我去世後,除拿出一萬元酬謝外甥顧慰源喪事之勞外,其餘全部財産全部捐贈西南地區,作為該地區貧困孩子的教育費用。”

  捐房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不易。經過一年多的努力,7日,在“2012年藍天下的至愛”全天大放送活動中,外甥顧慰源終把象徵著房屋産權的金鑰匙捐贈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徐匯區分會,完成了兩位老人“愛的遺囑”。

  崇尚“有”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特別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一些人孜孜以求的是有錢、有權、有名、有利,但這不是“有”的全部。人生在世,除了擁有物質財富外,還應擁有精神財富。只有二者俱豐俱盈,才能談得上理性的生存,高尚的生存,美滿的生存。人生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創造和貢獻,在於為社會造福。

  平凡與偉大,高尚與低俗,“愛的遺囑”彰顯了一對耄耋老人生命的亮度,並在人們的心靈中矗立起了一座光輝的道德豐碑。在他們身上,我們既看到了一對終生獻身我國教育事業的長者對我國西部地區貧困孩子的那份濃濃的牽掛,也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大愛光芒。

  愛是道德的靈魂。失去了愛,一個人就難以立身,一個群體就難以凝聚,一個社會就難以和諧。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愛,就可以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和靈魂的深度,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腐朽為神奇。

熱詞:

  • 愛的遺囑
  • 北京晨報
  • 生命的長度
  • 家庭子女
  • 資助貧困
  • 我國教育
  • 孩子的教育
  • 老人
  • 房屋産權
  • 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