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獎氾濫的背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彭薇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省“中小學優秀論文評選”一二三等獎加起來近兩萬個,全省2.8萬多名教師,獲獎率接近70%。這還不是最牛的,另一個省級協會獎項評出的一等獎高達560多個。據筆者所知,教師論文評獎出現此類情況,並非個案。評獎氾濫的背後是什麼?

  眾所週知,教師要評職稱,少不了“論文發表”這個硬杠桿,晉陞高一級職稱,需在報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而在省市級論文評選中獲獎,即使不發表,也算完成“論文指標”。如此一來,這條職稱晉級的路徑被發掘,一些部門和組織通過競賽、徵文等形式給論文評獎,收取一定的評審費。所設獎項越多,參與面越廣,他們所分食的評獎蛋糕也就越多。而對教師來説,評中級,有論文獲獎就行;評高級,論文獲獎“多多益善”,加重籌碼,因此他們對獎項有潛在需求。

  評獎氾濫,除了降低該評選本身的權威性和含金量,也讓有價值的學術成果泡沫化,其實是對學術創新能力的不尊重,與“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等評選目的背道而馳。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發展。

  教學論文一等獎評出幾百篇,這只是各行業論文評獎氾濫的縮影。對教育部門來説,需要改變功利化的評價機制。目前我們對教師的評價更趨向於“數字考核”,發表了多少論文,期刊檔次怎樣,在教學大賽上獲了多少獎等,這些指標就是教師的榮譽證明。可是衡量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師德師風,並不只是幾個生硬的獎項,還有很多人性化的一面。比如,他的教學態度和熱情如何,在學生身上所花的時間、鑽研精神和創新能力如何等。這些都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畢竟,對教師來説,不管捧了多少金盃、銀盃,都不如學生和家長的好口碑。

  (www.jfdaily.com/blog/32008)

熱詞:

  • 評獎
  • 教師專業
  • 師德師風
  • 教學論文
  • 論文發表
  • 學生
  • 教師論文
  • 獎項
  • 中級
  • 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