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就幸福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不久,我專程去日本採訪了56年前發生水俁病的地方。今天,水俁的大街上還有這樣的廣告:水俁和“窒素”是同一個命運共體。

  水俁病發生在56年前的日本熊本縣(省),被定為是世界十大公害之一的有機汞中毒事件。“窒素”是氮肥廠,也是當年汞污染的製造者。今天被正式認證的水俁病患者為2237位,而潛在的水俁病患者卻高達6萬人。之所以是潛在,是因為有一部分患者怕受到歧視,寧願不要賠償、自己忍受病症的痛苦,也不願站出來。

  少數人要服從大多數人的利益,在中國這是常理。可是在日本訪問時,熊本縣知事(省長)蒲島鬱夫卻一再向我們強調水俁病患者老齡化的問題。

  “如果你把關注點放在少數人身上會不會丟失選票?”我問這位知事。

  他是這樣回答的:“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也不一定就能給多數人帶來幸福。況且少數人和多數人也是會有變化的。今天大多數的受益者,明天或許就成了受害的大多數,而今天的大多數,又成了明天的少數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不能簡單地判斷大多數與少數。”

  蒲島鬱夫知事的這句話,讓我聯想到今年入冬以來北京的幾次陰霾天。我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受益的是大多數。可如今因空氣污染帶來的陰霾天,受害的就不再是少數人了。

  日本經濟學教授寺西俊一説,環境是人們生活的容器,我們把容器弄臟了,還要在裏面生活,那會是一種什麼生活?

  在日本,有人算過賬,窒素氮肥公司當年如果對排放的污水加以治理,花費會是200萬日元。而污染事件發生後,他們付出的賠償金額是2000億日元。這筆錢窒素公司根本付不起,要靠國家與他們一起付。國家的錢哪來的?納稅人。這還沒算水俁病給日本環境破壞帶來的損失,也沒算受害者這一群體的損失有多大。

  我問日本前環境省副部長小林光:在中國,人們還是在説要先吃飽了再環保,儘管有些破壞並不是為了吃飽。那麼,在日本,有多少人贊同保護環境不應在發展之後,保護環境不會拖經濟發展的後腿?

  小林光説:很少。他自己的觀點在日本也是少數。大多數人認為還是要先發展,保護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所以,今天水俁的大街上還有“水俁和窒素是同一個命運共體”這樣的廣告。但這也並不影響今天的少數人,還在努力讓公眾和決策者看到經濟學家算的這筆賬。小林光説,現在,日本政府已經把産業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分開,預防原則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目前産業與環保沒有分開的就是福島,結果就因為大地震,出了今天這樣可怕的災難。

  水俁病發生已經56年了,日本在處理“後事”上還有很多問題。不過,在訪問中我發現,一大批知識分子在中毒事件發生時,衝在第一線的醫生、律師、官員,現在都在做很小的事:開個診所,辦個患者服務中心、建個鄉村生活博物館。一位叫尾崎的律師,為了給患者打官司,去了400趟鹿兒島,費用全部是自己墊付的。

  做這些事情都很有意義,但對政策的影響及改變,是否太小了點兒?這是日本知識分子在各種嘗試後的無奈選擇,大家認為做事還是應該從小事做起。我想:這其實也是我們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的選擇。

  在日本的水俁病報道中一直走在前列的日本記者高峰武,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不懂裝懂就制定政策並加以執行所帶來的結果是最壞的。這話值得我們思考。汪永晨

熱詞:

  • 水俁病
  • 少數服從多數
  • 少數人
  • 窒素
  • 後事
  • 日本知識分子
  • 醫生
  • 預防原則
  • 經濟學教授
  • 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