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房産也可以是愛心的容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市徐匯區廣元西路629號一套面積101平方米的房子,是一對耄耋老人留在這個世上的愛的痕跡。

  一年多以前,96歲的老人李清泉在這裡辭世。他的妻子湯梅君先他數年作古。兩位老人沒有子女,李清泉臨終前囑咐外甥一定要執行自己的遺囑。遺囑內容是:“我和妻子湯梅君一向有資助貧困子女就學的願望,因此在我去世後,除拿出一萬元酬謝外甥顧慰源喪事之勞外,其餘全部財産(包括動産和不動産)全部捐贈西南地區,作為該地區貧困孩子的教育費用。”

  立遺囑的日期是2006年9月,那是湯梅君過世後的第二年。這是兩人生前的約定,“不管誰先離開人世,另一位就要負責把他們所有的財富用來資助需要幫助的孩子”。李清泉默默地守護著這個約定,並在生命的盡頭兌現對愛人的承諾,捐出這套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價值300萬元左右的房子。

  退休前,李清泉是南京大學的法文教師,湯梅君是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的老師。從事教育工作一輩子,“對於孩子,夫婦倆都有解不開的情緣”。

  人們當然可以説,這對老人的灑脫是因為他們沒有子女。沒錯,身後捐贈房産對於他們而言並非一個多麼艱難的決定。但恰恰是這份“容易”,讓他們的善舉更加親近可感。他們選擇的方式,則為社會多開了一道慈善之門。

  捐贈房産這一慈善方式,我們這個社會尚不熟悉。老人遺囑的執行過程,可謂好事多磨:輾轉了多家機構,都不願意接收,因為“從來沒有碰到過捐房的情況,況且老人已經過世,害怕會産生糾紛”。直至找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徐匯區分會,只有該機構表示願意接手。

  各種鑒定和公證手續仍很麻煩,直至去年年底才終於完成。捐房整整辦了一年時間,這一繁瑣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整個社會學習一種新的慈善方式的過程。完全可以期待,有了這對老人的示範,當越來越多的房産進入慈善渠道,相應的操作也會日漸普及,不再如此“折騰”。

  1月7日,李清泉的外甥將象徵著房屋産權的金鑰匙交給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徐匯區分會。該會隨後將進行房産交易,並將所得善款用於實現老人遺願──在雲南建兩所愛心小學,分別以兩人的名字命名,剩餘的錢將作為獎學金,長期資助愛心小學裏的孩子讀書。

  我們會記住廣元西路629號這套面積101平方米的房子,也會記住李清泉、湯梅君這兩個名字。這套房子和這兩個名字,會在社會中持續散發溫暖,提醒人們:房産不僅是焦慮的源頭,也可以是愛心的容器。

熱詞:

  • 李清泉
  • 愛心小學
  • 房産交易
  • 房子
  • 廣元西路
  • 老人
  • 獎學金
  • 教師
  • 所得善款
  • 資助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