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命禮物”送給農村老人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3: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日下午,陽光明媚,滿是花白鬍鬚的薛成基老人和妻子蘇美英終於有了人生中的第二張闔影。
  
  他還像53年前那樣站在妻子的右邊,個頭高出半截來。鏡頭裏的這對夫妻,一如53年前那樣拘謹,嚴肅地盯著鏡頭。
  
  “挺浪漫的。”當老人小心翼翼地從正屋的墻壁上取下松木質地的相框,一手拖著,一手抓著框邊,按照當年的姿勢拍下這張闔影時,替他們拍照的一名女大學生禁不住脫口稱讚。
  
  這個長約40厘米、寬約30厘米的相框,記錄著薛家所有家庭成員的成長記憶。其中包括3個女兒、3個兒子和大女婿參軍時騎著軍用摩托車的照片。
  
  每完成一次拍攝,袁柯都要和老人們嘮幾句家常,並告訴老人不久他們將收到照片。等到老人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後,袁柯才離開。
  
  這項拍攝計劃始於2011年8月。西北師範大學大三學生袁柯發起了一個叫“快門三秒鐘”的公益項目,呼籲愛心人士關注農村,用相機幫助農村老人和孩子,解決農村老人缺少遺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難題。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讓照片不再成為農村老人和孩子眼中的奢望。短短兩個月,他已經幫六七百名農村老人和小孩拍了千余張照片。
  
  歲的袁柯並非專業攝影師,甚至連專業的攝影培訓都沒有參加過。他拍照片的設備也僅是一款售價剛過千元的尼康卡片機。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他一天都沒閒著,而是招募了幾個大學生志願者,跑到蘭州紅古和臨夏的農村,給老人和小孩拍照去了。
  
  生活在城市,吃著麥當勞,玩著iphone的人,可能很難體會到一張記錄生命年輪的照片對農村老人的珍貴意義。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袁柯懂得其中的意義。他發現,農村的老人和孩子們拿到沖洗的照片後,許多人將照片貼在了正屋墻上,怕落塵土,他們會蓋上一層薄薄的透明塑料紙;有的將照片壓在了正房桌子玻璃下最顯眼的地方;有的則用布小心包好,留著以後用作遺照;還有的將照片放在了炕邊的木盒裏,方便隨時拿出來看……
  
  “看到這些,我明白我要堅持下去。”袁柯説。
  
  時至今日,他仍然無法忘記姥姥那雙渴望與失落的眼神。那一年,剛剛考上大學的袁柯去看望84歲的姥姥。袁柯提議要用新買的手機給老人照張相片,下身癱瘓的老人硬撐著爬了起來。
  
  臨走時,老人問袁柯能不能把照片洗出來?當時的袁柯還不知道手機的照片可以傳輸到電腦,只好回答不行。
  
  “姥姥放著光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不久,老人撒手人寰。這竟是老人人生中的最後一張照片。
  
  沒有滿足老人最後的這個心願,成了袁柯心中永遠的遺憾。為此,袁柯自責了很久。去年春節回家,他把照片洗出來後,放到了姥姥的墳前。
  
  在西北農村,很多老人因為沒有留下照片,死後辦喪事只能用白紙做靈牌。推己及人,他決定用自己的行動去滿足農村老人的願望。這便是“快門三秒鐘”項目發起的初衷。
  
  收穫的不僅僅是感動。那是今年8月24日的清晨,天剛微微亮,一位老人提著一包自家産的桃子,來到袁柯和同伴借宿的農戶家。老人看上去70多歲,頭髮已經全部斑白,手顫抖著伸進衣服口袋,掏出用布片小心包裹著的照片,用手一遍遍輕撫著照片説:“我活了70多歲,就連我懷胎10月的兒都沒給我照過一張照片,今年你們卻給我照了。”
  
  袁柯説,那一刻,他有點心酸。
  
  出身農村家庭的袁柯,生活並不寬裕。買相機的1000多元,相當於他3個月的生活費。平時,他做著3份家教,一週可以掙400元。他經常要把做家教掙的錢用來做公益。
  
  “我收穫了感動,在活動中成長了。我知道群眾需要什麼,也很明確我該做些什麼。”袁柯説,“我不敢肯定以後我會全職做公益,但是‘快門三秒鐘’會長久做下去,這是我的夢想。”
  
  本報蘭州10月9日電 記者 張鵬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中青在線網,時間為2011年10月10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熱詞:

  • 袁柯
  • 快門三秒鐘
  • 農村
  • 公益
  • 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