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寫寫我們的‘墊錢哥’吧。”記者近日到遼寧省遼陽市採訪,市委副書記郭輝誠懇地對記者説。
“墊錢哥”是遼陽市中心醫院腎內科主任,今年39歲,名叫劉勝陽。從醫14年來,他少則三五百元,多則一兩千元,先後替患者墊付醫藥費2萬多元,被人們稱為“墊錢哥”。
“墊錢哥”的清醒和迷糊
“墊錢哥”是個出色的大夫,在工作上一絲不茍,但在墊錢上卻有些“迷糊”。
有一次,一位患者家屬從兜裏掏出500元,往他手裏塞,他急忙阻止人家:“別,可別弄這歪門邪道,咱醫院不興這個。”患者家屬當即就樂了,“劉大夫,你忘了,這是我從你那兒借過的500元。”
記者讓他談談做好事的感受,他説,“我就是墊錢,又不是捐款,這算什麼好人好事?我就是看不得病人難過,真沒把這當成多了不起的事兒。”記者問他14年來墊過多少錢,他相當為難地説:“我真不知道借出去多少錢,也沒統計幫過多少患者,要是非讓我説個數,可能超過2萬元吧。”
腎移植患者何經濤告訴記者:“有一回我剛把2000元還給他,他轉手交給護士,又給另一位農民墊藥費了。”
“墊錢哥”的欣慰與感動
劉勝陽給人墊錢從來不立字據、不打借條、也不找中間人作證,但是,“從來沒有遇到一個患者賴賬不還,這讓我非常感動。”劉勝陽説,“一位40歲左右的外地打工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時,我給墊了2000元,後來,這位患者突發腦溢血去世。我根本不知道他家在哪兒,即使不還這個錢,我也沒想過要找他們。沒想到兩個多月後,他的父母特意從外地趕來,把錢如數還給了我。”
尿毒症患者王大爺多次得到劉勝陽的幫助。他的老伴告訴記者,有一次來醫院交住院費,她帶的是存摺,當時已經晚上6點多了,已來不及到銀行取錢,劉勝陽知道後,當即拿出1000元,幫他們先墊上。第二天一早,她就取錢給了劉大夫。“雖然沒打欠條,但人得講究個將心比心。”老人説。
“如果墊錢總是沒人還,我也可能就墊不下去了。”劉勝陽説,“人與人之間最大的財富是信任。”
“墊錢哥”的糾結和希望
“像‘墊錢哥’這樣的故事看起來是凡人善舉,卻深入人心,讓人感動;正因為患者講誠信還錢,也讓‘墊錢哥’的善舉得以持續,這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進步。”郭輝告訴記者。
“現在,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以劉勝陽為榜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遇到困難的患者。”遼陽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寧景福説,“僅我們一家醫院,每年就要為無主患者及困難病人墊付和減免醫藥費200多萬元。”
“看到那麼多同事和我一樣,在患者遇到困難時伸出手來,我很欣慰。”劉勝陽話題一轉,“但是,腎內科有很多尿毒症患者,因家境貧困而得不到充分的治療,心裏很糾結。”劉勝陽希望,除了醫護人員和醫院獻愛心,國家也應當在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方面,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本報記者畢玉才本報特約記者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