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等了多少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峽兩岸人和政通,華夏兒女期盼台灣回到一個共榮的"家"中,等了多少年!可謂:日日在等,月月生情,日久了,情更深厚了,已與我們的七情共鳴、共唱、共浴。

  從歷史看,三國吳王孫權派萬名官兵達"夷洲"(之後的台灣)。隋唐(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尤其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610年漢族人民開始定居在台灣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已有相當數量漢人在此居住;在公元12世紀,宋朝把此劃歸福建管轄,派兵戍守;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還設立巡檢司。自明朝後期以台灣而稱至今。二戰時期,台灣又遭遇日本侵佔,1945年8月,中國人民歷經8年英勇抗日,收復台灣。於此,台灣人一同享用著華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汲取,被迫在"一分一合"中指望著和平共處、團結友愛。合了又被分,分了還要合,華人心無寧靜,自然翹首只盼。其實,分與合,原本是"一道,一家,一同"。故而,一統必為萬物之大通。兩岸人民願望大通,都在寄予自己心中最純真的期盼--統一。

  譬如,清順治十八年,即1661年4 月21月,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奉旨率軍入駐台灣,翌年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被侵佔38年的中國領土--台灣,鄭成功的美名享譽世界,華人大都有記憶。在那時期裏,中國人多少次矗立於大陸的各個角落,日思夜盼,也是"等了多少年",如今依然在等,還在殷切地期盼著。但凡,人的心志在等的那些時刻中自然會追問、認知的。

  前不久,許多臺商把《毛澤東語錄》奉為"前進大中華經濟圈必讀經典",而台灣民間眾多兄弟姐妹時時期盼能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分享"母愛",回報于祖國這一"大家"。諸如像這般熱情,實屬可貴。兩岸為了中華民族一道共建"認同經濟,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山水,認同觀念。"統一家園,兩岸人民共存情懷,熱情高漲,期待一統。

  而今,一首以歌唱海峽兩岸"大三通"為題材的《等了多少年》音樂電視,將於今年10月1日開拍製作,為中華兒女"以聲樂"開啟和平與統一的真切期盼,厚重的錦上添花。由台灣音樂大師李鵬遠(鄧麗君的恩師)與著名作詞家鄭玉璽先生傾情奉獻,抒發了華夏兒女普遍的真心盼回,兩岸和睦共處。其中的"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多少年;你也盼我也盼,大家都在盼, 本是一家人何必隔兩邊;多少年的夢呀多少的思念;多少心裏話説也説不完",還有"根相連情相連心相連;同胞啊同胞盼團圓盼團圓"。是讓我們唱出心聲,唱出洋溢,唱出祖國之愛,人民之情,大地之溫暖。

  一首歌,可以使人精神振奮,熱血流淌,生生不息;大家一起咏唱,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華人的心凝結在一起,通感生活之美,發揚人文祖國之炫彩,鑄造和善之舉。

  等了多少年,我們還在等,等的是團圓,盼的和平和共處;等的時候,心在激動,情在生動;等的時候,歷史在變動,人文在飛動。我們等,在等,再等等;我們深知,等也是和,不等也是合;我們理解歷史,只因其中的故事很多很多,值得記憶,值得回味。等,又是一種心連心,心連自然在等,不管多少年都是如此,而且會更是情真意濃的。

  其實,華夏子孫祈福台灣不僅僅是島的美麗,而是在內心深處有"大家"的人文情懷,渴盼在"同根、同宗、同文、同道"的層面以和睦共處,同創國之強盛,民生之福祉。(王成名)

熱詞:

  • 夷洲
  • 毛澤東語錄
  • 等了多少年
  • 公元
  • 領土
  • 分與合
  • 聲樂
  • 音樂電視
  • 飛動
  • 鄧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