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理"古城保護費"事件 越收錢可能破壞越快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雲南大理要徵收古城維護費,引發一片反對聲。在金融危機之下,在發改委明確要求景區門票不得集中漲價的情況下,大理古城頂風變相漲價,也怨不得人家質疑。

  面對洶洶眾議,大理方面仍堅持認為自己大有道理,一個主要理由就是缺錢。作為收費主體的古城管理部門稱,資金缺口是古城保護的最大瓶頸,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很多年久失修的古城歷史文化景點無法及時修繕維護。

  這樣的理由並不鮮見,此前,安徽黃山、重慶大足石刻、四川樂山大佛等紛紛出臺漲價方案,常見的理由都是資金不足。據報道,世界遺産重慶大足石刻至今拖欠3000多萬元維修費用;貴州荔波為申遺,已背上2億多元的債務。缺錢,似乎成了名勝景區保護的頭號難題。

  先不説這些錢有沒有被挪作他用,甚至變成有關部門的經費。僅就他們説的風景名勝區的保護來説,錢多了就自然保護好了?最缺的真是錢嗎?

  在多數文保專家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國內著名的世界遺産專家、北京大學教授謝凝高就表示,文物和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確實需要資金投入,但“富有富的保護法,窮有窮的保護法”。對於不可複製的文物古跡來説,盡可能保持原狀,減少破壞,可能就是最好的保護。儘量保持原狀,真的需要很多錢嗎?各地冒出的“資金缺口”從何而來?

  查一查聯合國相關公約,對作為人類共同遺産的風景名勝,應儘量保護其自然性和完整性。而此前我國多處世界遺産地受到聯合國專家質詢,不是因為“保護不力”,都是因為開發太積極,導致景區過度人工化、商業化和城市化。

  年久失修固然是文物古跡的悲劇,但過度開發和人為破壞的打擊更具毀滅性,而後者正是大多數風景名勝區面臨的現實困境。一些地方受利益驅動的短視行為,拿風景名勝當搖錢樹,搞過度開發和錯位開發,建賓館、修索道,建設眾多經營和娛樂設施。在受到警告後,又忙著整改,整改往往就是拆除。大量的資金缺口,多數就是在這種大拆大建中形成的,這已與保護無關,甚至是背道而馳。

  今年,五台山如願進入世界遺産名錄,有專家評論説,五台山申遺成功是“拆”出來的。這給我們一個啟示:開發旅遊資源,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服務上,必要的投入不可少,但在文物和自然風景的保護上,可能也要轉變思路,學會多做“減法”。

  退一步説,就是只從地方政府最看重的旅遊收益來説,動不動就向遊客伸手,也是一種算小賬的短視行為。現在,很多景區的門票經過幾輪漲價,已經價格不菲。漲價太急,門票太貴,遊客會用腳投票,建了那麼多商業設施少人光顧,這個錢也賺不長久。

熱詞:

  • 資金缺口
  • 大理古城
  • 古城保護
  • 保護費
  • 減法
  • 風景名勝區
  • 遊客
  • 石刻
  • 申遺
  • 文物古跡